简体版| 繁体版| 加入收藏| 无障碍阅读| 登录 网站支持IPv6
搜   索
热门搜索:矿业权抵押   不动产 高级搜索 智能搜索
  • 首页
  • 本厅概况
  • 新闻中心
  • 政务公开
  • 网上办事
  • 互动交流
  • 专项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资讯 
索  引  号:4500-0-155-20201013-74522
文      号:
发布机构: 广西自然资源厅
生成日期:2020-10-13
主题分类:国内资讯
主  题  词:

浙江出台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2020-10-13 15:47:36     作者: 李风 胡盛东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打印 打印内容

近日,《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

《条例》明确,大运河遗产保护区划由遗产区、缓冲区组成,大运河主河道两岸各两千米范围划定为核心监控区。

《条例》规定,遗产区内不得进行工程建设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遗产区内确需进行有关工程建设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在遗产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避开大运河水利工程遗存相关古迹、遗址,并采取对大运河遗产影响最小的施工工艺。

缓冲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不得破坏大运河遗产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和视廊景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确定缓冲区内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时,应当限制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相关控制指标应当符合大运河遗产保护要求。

遗产区、缓冲区以外的核心监控区的开发利用,应当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管控等要求,并与大运河遗产及其历史风貌相适应。

划拨、出让遗产区或者缓冲区内土地使用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划拨、出让土地使用权前报请省文物行政部门对该土地组织考古调查、勘探,必要时由省文物行政部门组织考古发掘。已划拨、出让的遗产区或者缓冲区内的土地,尚未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建设前报请省文物行政部门组织考古调查、勘探,必要时由省文物行政部门组织考古发掘。

《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编辑:     审核:
关于本厅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电子政务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公告

根据机构改革方案,本网站部分内容和功能正在进行调整,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主办 | 广西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宣传中心承办 | 地址:南宁市中新路2号 | 电子邮箱:gxgtxx@126.com 
技术维护电话:0771-5388026\5388342 | 法律热线:0771-5388216 | 新闻投稿邮箱:gxgt2009@163.com | 新闻投稿电话:0771-5388307 
桂ICP备05004728号  | 网站标识码 4500000068  |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17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