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专题 >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已归档)

黄大年: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

2022-01-07 16:19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黄大年在给同学毛翔南的毕业赠言中这样写道。那一年,黄大年24岁。

27年后,黄大年以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的身份决然归国,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他说:在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的过程当中,需要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回来参与建设。

时间回到1958年初秋,暑气刚刚散去,广西南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迎来一名新成员。父母为纪念那个特殊的年代,给他取名大年

在父母的影响下,地矿局院里长大的黄大年从小对科学知识耳濡目染,童年的连环画、游戏都与科学知识有关。上学后,黄大年被和父亲一样的优秀老师们坚韧的品格深深感染,那些所见所感成为他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1975年,黄大年完成高中学业加入广西地质六队。凭着反应机敏和成绩优秀,他被挑选为物探操作员,第一次遇到航空地球物理。那一年,黄大年17岁。

为了采集到关键数据,他们跋山涉水,有时还需要空中操作,这个过程危险异常,甚至还有人牺牲了生命,黄大年额头上的疤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这些惨痛经历成为他归国后全力研制无人机的重要原因。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黄大年得知消息时,距高考仅剩3个月。星光不问赶路人,白天翻山越岭勘探,晚上点灯熬油备考,黄大年终于如愿考入国家重点大学——长春地质学院,就读于应用地球物理系。从此,黄大年缘定祖国大地。

从广西贵县七里桥出发,乘坐火车辗转3300多公里,历经43夜,黄大年才来到吉林长春。

求学生涯于黄大年来说,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他拿出工作中磨炼出来的吃苦耐劳精神,刻苦学习的同时恶补基础知识。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黄大年和同学们共同许下心愿,要研制属于中国的地球物理探测器。其间,黄大年获得了一个去美国学习的机会,但是他选择留在吉林大学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

1988年,30岁的黄大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立之年的他,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和报效祖国的决心。在入党志愿书中,他写道: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1992年,34岁的黄大年被选送至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机场他冲着来送他的亲人朋友使劲儿挥手,坚定地说:等着我,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咱们一起努力,研制出我们国家自己的地球物探仪器!

异国的生活并不一帆风顺,黄大年付出双倍甚至三倍于别人的学习时间,才得到外方科研机构的认可。进入剑桥的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后,黄大年只顾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事业的成功,最终站上了专业领域的巅峰。13年间,父母相继去世,黄大年都没有能见到最后一面。父母望儿学成报国的遗愿再一次激起了他对祖国那颗魂牵梦绕的赤诚之心。

回家!黄大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剑桥河畔的洋房别墅、家具、药材和车子,逃荒似的上了飞机,回到母校吉林大学继续工作。短短5年,黄大年带领团队完成了外国近30年的工作: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软件系统、首个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中国以迅猛之势进入了深地时代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2017年,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去世,享年58岁。黄大年把自己的所有献给了深爱着的祖国,纵然扑倒在地,一颗心依然念着祖国。


编辑: 审核: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