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及部委网站
-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网站
- 直属单位网站
- 其他相关网站
行政区域 | 贵港市 |
遗迹名称 | 贵港市桂平市白石山丹霞地貌 |
遗迹类型 | 岩土体地貌 |
遗迹出露范围 | 分布于洞天村、李洞村、石根塘和水明水库一带,景区面积近11平方公里。主要丹霞景观分布南北长约2.5km,东西宽约2km,出露面积约3.5km²。周边为晚年期的小丘陵。 |
地质遗迹概况 | 白石山(丹霞景观全景图,方向80度) 传说白石山为中国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宋代开始在山上修建寺观,明代以后成为道佛兼有的旅游胜地。晋朝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曾在此修炼。 白石山峭拔、险峻、秀丽,凭眺生辉。北侧的“双峰雄峙”:山之东为独秀峰,孤峰插天;西为莲花蕊,又称鹅头峰,险峻奇异,是白石山的主峰,海拔650m。天气晴朗时,方圆百里之内都可见双峰雄峙的身影。 依岩而建的会仙观,位于主峰顶下的一个半岩洞,岩洞长约50m,宽10-15米,高2-4m。 苍玉峡:又名青玉峡,俗称洞门巷,是登山的必经之路。峡的两旁削壁千仞,悬崖峭壁之间,一条宽仅两米,高约三、四百米的石巷穿崖而上,中有石阶。游人攀登在险陡的石阶上,仰望天空,只剩下一道弯弯的蓝线,因此又称“一线天”。 此外,白石山山麓,有环山古城堡、仙宫牌坊、寿圣寺、三清观、炼丹灶、面壁僧、漱玉泉、和摩崖石刻等景点古迹。山上有云梯、飞鼠岩等景观。 白石山的奇异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游览。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此考察,写下了《白石游记》。 白石山(苍玉峡及云梯,方向310度) 白石山丹霞地貌山体为一套距今约6600-9000万前山麓-河流-湖泊快速堆积形成的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白石山组(K2b)暗紫红色含块石卵石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夹钙质细砂岩、粗砂岩、粉砂岩、泥岩等。砾岩中块砾石含量10%-30%不等,次圆状,砂砾为不等粒结构,粒径1-10mm不等,局部含泥质团块,风化后岩石表面形成圆形孔洞,胶结成岩程度较低,岩石易凿易切,岩层层理不发育,呈块状构造,但沉积纹层发育,分层性分带性明显。地层产状:226º∠8º。 该套地层沉积后,受构造运动影响,不断被抬升并形成多组节理或断层,后期持续遭受流水及大气降水等沿断层面和节理面对岩石进行侵蚀剥蚀,部分岩石受重力作用发生大规模崩塌剥落,最终形成了馒头状、柱状山体及悬崖、峭壁、峡谷、一线天、云梯等多样性地质地貌景观。 基底及外围地层为白垩系下统新隆组(K1x)的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灰绿色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含石膏、膨润土矿层。与上覆白石山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白石山(丹霞景观全景图,方向NW) 白石山同时具有丹霞地貌和地质沉积年代(白石山组地层)典型层型意义,这种现象在整个广西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较高美学观赏、科研和地质科普等意义。此外,白石山还有着浓郁的考古学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