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及部委网站
-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网站
- 直属单位网站
- 其他相关网站
行政区域 | 河池市 |
遗迹名称 | 河池市罗城县湾塘角丹洲群与四堡群角度不整合剖面 |
遗迹类型 | 构造剖面 |
遗迹出露范围 | 剖面方位约95°,长度约20m。 |
地质遗迹概况 | 广西区调院(1973年)根据1972年《中南地区区域地层表》修编会议决定,将下板溪群创名为四堡群,创名地点在罗城县宝坛乡四堡村。《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85)将四堡群划分为九小组、文通组、鱼西组。广西四堡群仅分布于桂北九万大山至元宝山一带,经历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后期岩浆作用的影响,地层褶皱强烈、构造复杂,剖面不完整,主要依据构造运动、沉积建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龄等与邻区地层对比。 丹州群与四堡群角度不整合剖面 丹洲群一名系1941年赵金科、吴燕生等创名于融安县丹洲乡(现为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原指桂北地区长安砂岩之下的一套云母片岩及千枚岩地层。1973年,广西区调院将下板溪群改称为四堡群,上板溪群称为板溪群;1985年广西区域地质志将板溪群改称为丹洲群。 四堡群与丹洲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该接触面为重要的构造变动界面,也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一个重要依据。四堡群与丹洲群之间的四堡运动,其规模、性质及发生的大致时限,与滇东的晋宁运动、贵州的梵净山运动、湖南的武陵运动、江西的九岭运动均可对比。 该剖面分布于湾塘角NW335°方位约700m公路边,沿牛鼻河两岸分布,交通便利。剖面出露完整,现象典型,已吸引较多专家学者在该剖面进行过考察研究。 文通组变质粉砂质泥岩 丹洲群为青白口系白竹组(Pt₃b),底部为底砾岩。岩石呈斑杂色,坚硬,砂质砾状结构,中层状构造,单层厚12~45cm,层理平整,底砾岩总厚约2m左右,砾岩有较高磨圆度,呈椭圆状,次圆状,大小2~30mm之间,岩屑砾居多占50%,砾石约占总含量75%,填隙物约占25%,为砂和泥质及铁质胶结。在层理面上可见砾石拉长的现象,呈定向排列,岩层产状115°∠41°。与下伏地层四堡群文通组(Pt₃w)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接触面产状126°∠45°。文通组岩性为浅灰-青灰色变质粉砂质泥岩,岩层产状145°∠59°。 白竹组砾岩 白竹组砾岩 丹洲群与四堡群角度不整合面分布较为局限,比较稀缺,该接触面为重要的构造变动界面,也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一个重要依据,该剖面出露完整,现象典型,是研究四堡运动的重要剖面,具有重要的科学及科普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