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资讯

人海和谐的共生宣言 湾城发展的绿色画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孔雀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2024-11-10 10:35     来源: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孔雀湾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节点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金鼓江畔。针对区域内无序养殖、挖砂采石以及湾区工业快速发展等多种因素导致滩涂占用、自然岸线受损、垃圾堆积、海水污染严重、海域和红树林生境破碎等问题,钦州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孔雀湾“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依托,实施退养还林,修复受损岸线5.3千米,恢复红树林90.12公顷。坚持源头治理,系统修复,创新红树林育栽技术,恢复湿地,改善红树林生境,红树林种植存活率达到90%以上。打造研学旅一体化机制,挖掘红树林生态效益,实现广西首宗红树林蓝碳交易,促进区域土地价值和海洋经济提升,成功引导产业聚集,将生态优势生动转化为具体经济优势,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基本情况

孔雀湾位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金鼓江畔。作为广西自贸区三个片区中唯一临海、面积最大的片区,钦州港片区占广西自贸区近一半的面积,既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节点,也是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发展向海经济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孔雀湾红树林所在的金鼓江片区位于整个钦州港片区的中心位置,是未来钦州港片区水网、绿网及交通网的核心,是钦州港的建设要点,也是红树林保护的难点。钦州港处于广西北部湾中心位置,湾区为半封闭式海湾,海流较弱,海水交换速度滞缓,污染物不易消解。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无序养殖、挖砂采石及湾区工业的快速发展等多种因素,严重威胁孔雀湾区域红树林的生长及周边海洋生态环境。海域滩涂占用、自然岸线受损、红树林生境破碎、垃圾堆积、海水污染严重,孔雀湾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亟待治理和修复。

钦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及“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港产城配套的生态城市为目标,依托“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以红树林修复为支点,整体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依港促产和以城兴产的双向路径下,聚焦绿色中心拓展向海经济,探索了生态优先,产业和谐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如今的孔雀湾已悄然发生巨大变化,原先沿岸的垃圾、无序养殖以及废弃围塘已消失,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红树林扎根生长、水草摇曳、白鹭纷飞,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景象。

孔雀湾区域修复前(左)后(右)

主要做法


(一)综合治理,高质量修复“海上森林”

针对无序养殖、挖石采砂破坏岛屿和生态岸线以及工业发展导致的生态问题,钦州市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修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采用岸线与滩涂、河流与海域同步整治的系统治理方法。清退红树林恢复区内养殖塘,拆除湾内养殖围堤4.30千米,岸线生态化5.30千米,红树林恢复90.12公顷,从源头上解决海产养殖、扩塘建设等人为活动对海域生态及红树林的影响和破坏,提高海岸线生态功能;针对挖砂采石破坏的鸟类栖息岛屿,采取依山修复海岛加上微地形改造的方式,提升鸟类栖息地面积和质量;针对养殖等人为活动对周边水体造成的污染,采用海绵城市修复方法,河流与海域联动整治,实施区域水系治理,净化湾内水质,源头上治理污水入海,恢复了水净、滩美、岛绿的美丽生态景观。

生态岸线修复前

生态岸线修复后


(二)尊重科学,创新红树林育栽技术
组建专家团队开展红树林存活率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育种基地,优先选择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等本地品种,就地科学育苗,提高苗木的适应性,保障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用苗环节。注重地形塑造,按照不同品种选择适宜高程,科学设置海域动力环境,利用现有红树林、塘埂等控制好涨落潮期间水动力对红树林苗木的影响,有效保障红树林的存活率,项目区域人工种植红树林存活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科学、系统、可行的红树林种植作业指导书。

红树林育苗(左)种植(右)情况


(三)以绿促产,探索持续循环治理模式
依托“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借助社会资本,采用EPC+投资人模式实施岸线固化防冲刷处理、岸线伴生林和岸线生态绿化等岸线综合整治工程,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积极探索EOD融资贷款,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与金鼓江岸线综合整治工程已取得的生态效益为基础,利用国家生态治理项目鼓励政策,在政策性银行获得了周期长、利率低的绿色金融贷款,将项目自身运营收益及承载主体的综合收益作为还款资金来源,引入生物医药、新材料制造等低污染高新技术产业,达到生态修复和产业建设的内部平衡。建设智慧城市,实行生态数字化治理模式,搭建人工智能平台监测自然环境变化,为城市规划和产业运营提供数据支撑,推行成果共享循环治理模式进程。

生态修复前(左)后(右)


(四)塑造名片,拓展群众亲海空间
在金鼓江畔打造3000余平方米红树林海洋科普展馆,生动展示“蓝色海湾”红树林的生态修复过程,为公众提供学习和了解生态修复知识的场所,提升社会影响力。以区域红树林和海域为本底,打造“叠水花溪”“莲心逐梦”等生态景观,塑造区域文化名片,提高区域社会知名度。开拓研学科普活动,组织开展“走读广西、向海而兴”探秘红树林海洋科普研学活动以及“走读广西、向海图强”海洋小卫士科普研学行等活动,系统介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治理蓝图,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红树林生态保护以及中国(广西)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的关注。

学生研学活动

成 效
(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形成惠城惠民的“蓝色海湾”
如今的孔雀湾经过系统性生态修复,岸线破损、水土污染等从源头上得到治理,自然岸线得到有效恢复,水动力及水质得到有效改善,红树林生境显著变好。区域新增红树林比例达145%,新种红树林和现状红树林连片,改善了区域破碎化的生态环境,增强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了整个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底栖生物物种由项目实施前的28种增加到实施后的34种,多次发现中华鲎、圆尾鲎等保护动物成体,新记录到北红尾鸲、远东山雀、树鹨、青脚鹬、红脚鹬等鸟类在修复区域内进行停歇觅食。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滨海湿地的自然恢复,增加了海湾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了滨海生态功能价值,为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筑起更加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真正打造了高生态价值的“蓝色海湾”。

修复后的孔雀湾水清岸美


(二)社会效益良好,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典范
海洋科普馆荣获“广西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基地”称号,被列入广西第二批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公示名单、第三批自治区生态环境科普基地。自2022年7月试运营以来,接待研学旅团体521个、17000多人次,获得各级高度好评。2023年,项目入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海洋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展示了港产城绿色融合发展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

 海洋科普馆


(三)经济效益显著,展现“港产城一体发展”绿色名片
建设的红树林种苗试验及育苗基地已先后育苗约450万株,为200多名退养还林的征拆户提供就业机会,月平均工资超7000元,保障了红树林修复工程并形成一体化产业体系,产生直接经济价值1300多万元。同时,生态环境提升带动周边土地升值,从65万元/亩升至目前的245万元/亩,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实现广西首笔EOD项目落地,获批4.8亿元贷款,引入的多家企业进驻投产拉动区域GDP增长,带动钦州市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以上。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向海经济招商的亮丽名片,赋能绿色发展,成为落实“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推荐
钦州市海洋局提供案例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