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及部委网站
-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网站
- 直属单位网站
- 其他相关网站
2025年初夏,站在广西玉林海港码头眺望,12台门座式起重机巍然矗立,货轮破开蔚蓝海面,留下道道白浪……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一个距海仅2千米,却“近海不沿海”的内陆城市,用“借地建港”的创新举措,在北海市域内建起自己的海港码头,由内陆城市华丽转身成为沿海城市。2023年12月28日,当第一艘货轮稳稳停靠在玉林海港码头,744万玉林人民的向海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近年来,玉林市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向海经济,获列为平陆运河经济带核心城市、广西向海经济拓展区,从内陆城市跃升为广西第4个沿海城市。
玉林海港码头装卸作业现场。资料图
借地建港,由内陆城市跃升为广西第四个沿海城市
玉林地处桂东南,毗邻粤港澳,前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两湾”联动发展的重要支点,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玉林南端的博白县龙潭镇,距海最近处仅2千米左右,但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近海无港口,临海不沿海,玉林人只能“望海兴叹”。
通江达海,一直是玉林人的梦想。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玉林市委、市政府敢闯敢试敢为先,借地建港,联手北海市和北部湾港务集团,在北海铁山港东岸,建设玉林海港码头。这是广西乃至全国近海不沿海城市向海发展的一个创新性举措。
玉林海港码头位于北海合浦县白沙镇榄根村近岸海域,共建设2个10万吨级泊位、3个5000吨级通用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745万吨。
经过8年艰苦奋战,2023年12月28日,玉林海港码头建成开港,玉林乃至桂东南出海通道打通。这一刻,玉林真正拥海入怀,开启了向海图强的新时代。
2024年9月30日,玉林舰首次停靠玉林海港码头,线上线下超100万人次参与“城舰共建·向海图强”活动,再次点燃了744万玉林人民逐梦深蓝的澎湃豪情。
这艘以“玉林”命名的战舰归航之时,正是玉林向海图强战略蓝图化为壮阔实景的生动写照。过去数年来,玉林始终秉持向海图强、向海而兴的发展理念,全力构建陆海联动、通江连河达海的出海立体交通大网络,向海图强的战略不断升级。
如今,随着三件大事落地,即玉林福绵机场开通国内主要城市航线、玉林海港码头建成开港、南玉高铁建成通车,玉林通江连河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然成型,正加速崛起成为通达两湾、面向东盟的枢纽之城、通衢要地。
2025年4月23日,玉林市召开动员部署会,吹响新“联运河、织水网、建枢纽”三件大事攻坚号角。
“联运河”通江达海:奋力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核心城市,推动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一体化发展,加强与贵港、崇左等周边城市合作,构建铁路港、公路港、海港、空港、河港五位一体港口物流体系。
“织水网”泽润四方:争创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全力推进骨干水网工程“联网、补网、强链”,促进水网融合共生,绘就“伏波三江美玉林”的生态画卷。
“建枢纽”联动八方:加快建设联接两广、联动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经济区的桂东南综合交通枢纽。持续打通出省大通道,畅通城市“微循环”,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让玉林枢纽地位节节攀升。
随着海港吞吐量攀升、联运河蓝图铺展、枢纽网络织密,玉林正从“借海发展”走向“向海图强”,全力书写南方沿海城市强势崛起的“玉林范式”。
向海图强,千亿元临港产业滨海新城崛起
作为玉林向海图强的前沿阵地,龙潭临港产业园区承载着城市向海而兴的战略布局。玉林市加强陆海统筹,于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高起点擘画临港产业蓝图,持续优化园区承载功能和营商环境。玉林市委书记、市长率队赴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地精准招商,大力吸引上下游企业,全力培育和延伸向海产业链,澎湃发展新质生产力。
总投资高达1300亿元的华友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是玉林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规划用地1.7万亩。项目不仅涵盖磷酸铁锂、铜箔等核心材料生产,还配套建设公共设施和科创中心,目标直指“世界锂电材料看中国,中国锂电材料看广西看玉林”的蓝图。
“荒山建园,从零起步,短短3年多时间,华友锂电项目一期9个子项目全部投产,二期锂盐、电解镍、废旧铁锂电池回收等项目实现产品下线。”玉林龙潭临港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如数家珍。2024年,华友公司工业产值超200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
驱动这座滨海新城强势崛起的核心引擎,正是新能源电池材料、不锈钢新材料、铜基材新材料三大千亿级临港产业。
三链同频共振,奏响临港产业最强交响曲。2025年一季度,龙潭临港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飙升至102.24亿元——几乎相当于3年前全年的生产总和,同比增速高达53.73%,领跑广西全区同类园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7.57亿元,同比飙升890.6%,摘得广西全区产业园区桂冠。
开放发展,打造广西向海经济新的增长极
当全球贸易笼罩着关税壁垒的阴云,“玉林制造”却在第137届广交会上逆势突围——91家企业拿下203个展位,进一步拓展了东盟、非洲、欧盟、中东等非美国际市场。
外贸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向海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今年以来,玉林市积极组织东云农业、利能贸易、仲礼陶瓷、南方黑芝麻等企业,赴阿联酋、马来西亚、越南、老挝等参加经贸活动,协助企业拓展新兴市场。
玉林市深入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关于持续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的决策部署,用好玉商、侨商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百展千企”拓市场行动。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配套展会——药博会、玉博会、香博会等专业展会,组织企业征战国内外知名展会,全面拓展贸易国际合作空间,推动玉商出海、玉品出海、玉企出海加速成势。
当前,玉林有在外经商务工人员160多万、海外侨胞220多万,数量均居广西之最。2024年初,玉林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明确“以侨为桥、推进玉品出海”路径。玉林市委书记王琛率团赴港澳开展乡情联谊和招商推介,向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推介玉林、讲好玉林故事,大力推动“玉品出海”。玉林市委、市政府印发专项文件,建立综合协调、项目对接、政策指导等5大联动机制,绘制“玉品出海”路线图,从市场拓展到政策扶持、服务保障,形成全链条顶层设计。
2024年5月,一场跨越12国的“玉品出海”授旗仪式在玉林启动。玉林市侨商会驻柬埔寨、缅甸等6国商贸联络中心揭牌,21家“玉品出海”领航企业接过旗帜。这场授旗仪式被称为“远征深蓝的起航礼”,架起了玉林企业与海外侨胞、侨企沟通的桥梁,按下了“玉品出海”的快进键。
向海图强产生了澎湃的产业拉动力,带动了玉商、侨商回归。2025年初,投资超10亿元的中国-东盟中药材香料(老挝·万象)加工集散中心项目成功启动,正是这一战略结出的硕果。
面对国际贸易风浪,玉林深知“独行快,众行远”。在东盟这片热土上,玉林企业抱团出海——龙潭临港产业园区与印尼波马拉工业园携手打造“两国双园”,为跨境产业链协作夯下坚实基桩;陆川县坤元服饰公司重点深耕东盟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为马来西亚客户量身定制了校服系列,成功开拓东南亚市场。
多元布局的战略成效斐然:今年一季度,玉林对东盟贸易额猛增539.1%,“一带一路”市场劲增340.5%,《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贸易飙升528.8%。“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让玉林外贸底盘更稳、活力更足。
日益坚实的开放平台,为玉林外贸保驾护航:广西首个海外综合馆——容县特色产品马来西亚展示中心矗立南洋;柬埔寨、缅甸等8个商贸联络中心及海外仓织就全球网络;玉林保税物流中心(B型)、铁路口岸、国际陆港加速建设,贸易便利化水平节节攀升。
2025年一季度,玉林外贸进出口增长285.3%,增速保持广西全区第一;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602.4%,占广西全区总值比重增至25.5%。
潮涌北部湾,风劲好扬帆。玉林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将不断探索创新,讲好内陆向海的玉林故事。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