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资讯

广西已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天然宝库和资源基地

2025-11-02 08:45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人民网南宁10月31日电 (记者陈燕)开展“绿盾”重要生态空间专项行动,实施左右江、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10月30日,记者从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广西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已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天然宝库和资源基地。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燕 摄

一是强化自然生态监管。广西常态化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双月度遥感监测,连续8年开展“绿盾”重要生态空间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漓江流域、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等重点区域监督检查。“十四五”以来,累计识别疑似变化图斑达1万多个,核实违法违规问题153个,均已整改或立案查处。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执法和刑事衔接,依法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破坏重点问题全部整改完成,人为干扰面积和重点问题面积实现“双下降”,全区生态系统格局整体保持相对稳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整体向好。

二是坚持系统治理和修复。广西实施左右江、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其中左右江山水工程已完成整体验收。漓江山水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89224公顷。“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累计整治岸线195千米,修复滨海湿地3301公顷,修复红树林3147公顷。全面推行湾长制,识别入海排污口3605个,纳入监测的直排入海排污口排放废水连续10个季度100%达标,近岸海域水质连续12年保持为“优”。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和海洋垃圾治理监管机制,累计清理海洋垃圾9万余吨。

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广西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率先出台全国首部灵长类栖息地保护条例和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管理办法,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和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积极创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和南宁国家植物园。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长,曾经消失百年的江旋螺在广西的龙江、黔江和浔江相继被发现,白头叶猴保护案例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目前全区野生高等植物种数突破万种,达10466种。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