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及部委网站
-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网站
- 直属单位网站
- 其他相关网站
中国网10月31日讯(记者赵娜)“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赛黄金。”这句古语在广西浦北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这里的陈皮,不仅是一种食材,更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财富。晾晒中的陈皮,在浦北的家家户户都能见到,仿佛遍地都是“黄金叶”。

当地农户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柑橘晾晒陈皮的习俗。中国网 赵娜摄影
浦北作为“扁柑之乡”,自明清以来便有种植柑橘的传统,充足的日照与纯净的水土,孕育出果皮厚实、油室饱满的优质柑果,铸就了浦北陈皮“皮厚油丰、陈香浓郁”的独特品质。

浦北老树陈皮的橙皮苷含量极高,有“皮厚油丰、陈香浓郁”的独特品质。中国网 赵娜摄影
为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化作用,浦北县总投资58亿元规划建设浦北陈皮产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4720亩,分三期建设,是广西首个专注于陈皮产业的综合性园区。截至2025年,已完成一期工程,包括标准厂房、中小企业孵化园、智能公共仓等20个重点项目,入驻企业20余家。

陈化1年,树龄为1989年的老树陈皮展示。中国网 赵娜摄影
走进位于陈皮产业园中的浦北县陈皮协会,会发现在这里从胎柑、小青柑、大青柑到二红皮、大红皮,大红柑果实各阶段都可以是陈皮衍生产品。浦北陈皮可衍生加工成陈皮茶、陈皮饼、陈皮果汁、陈皮月饼等60 多种高附加值产品,推动陈皮产业从单一果品向多元产品延伸。目前,浦北陈皮及其延伸产业链加工企业已达 130 多家。

浦北陈皮产业园内的浦北陈皮智能公共仓。资料图
为提升产业园智能化水平,浦北县深化 “产学研” 融合,联合广西中医药大学等校企共建广西陈皮研究院、广西陈皮产品研发中心、陈皮检测检验中心及博士工作站,引进 10 个专家科研团队为陈皮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浦北首个陈皮智能公共仓在产业园落户,依托 “人工智能 +” 技术,推动仓储管理向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
龙门镇党政办主任吴鹏带着记者参观陈皮智能公共仓时介绍说,客户通过微信小程序下单后,柑皮需经过水分检测,小于13%;品质筛选,无虫蛀、霉变等,合格后贴专属“身份证铭牌”、扣海关锁,由机器人送入相应年份仓,平时机器人会定期穿梭巡检。存储期间,客户可随时查看实时视频与陈皮“身份证信息”;到期前30天,系统自动推送提醒,出库时还可获官方认证证书。

记者在浦北陈皮产业园中体验不同陈化年份的陈皮香味。中国网 赵娜摄影
在浦北县陈皮智能公共仓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一台智能搬运机器人便将一筐新入库的大红柑皮稳稳运往指定仓位。无论储户在哪里,都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清晰地看到自家陈皮的实时存储画面和仓内温湿度数据。吴鹏说:“以前大家存陈皮怕受潮、怕虫蛀,现在有了智能仓,就像给陈皮上了‘双保险’,心里踏实多了。”
陈皮智能公共仓的标准化仓储管理和溯源认证体系,实现了陈皮资产的保值增值,给陈皮赋予了稳定的金融属性。据测算,存满三年可享“存二送一”优惠,折算年仓储费仅每斤5.3元。与传统理财相比,陈皮陈化后估值稳步增长,且年份越久溢价越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下单浦北陈皮智能公共仓服务。
如今,陈皮产业已成为浦北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数据显示,目前,浦北县已发展大红柑种植面积超19万亩,通过“种植+加工+仓储+金融”全链条发展模式,浦北县培育了6个产值超亿元村、285户超百万元户,带动2万多户10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浦北陈皮产业园中展示的浦北陈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意图。中国网 赵娜摄影
产业园的三期建设还未完成,浦北陈皮的发展事业才刚刚起飞,站在陈皮产业园的规划图前,吴鹏自豪地说:“ 2024 年浦北陈皮产业园已经实现全产业链产值 6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 80 亿元,未来实现 “百亿元” 目标并不困难。”
如此大规模的产业园建设,离不开当地自然资源局的大力保障,当地相关部门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纲,优先保障产业园空间需求,将核心区2553.45亩土地纳入城镇开发边界,明确“一轴(陈皮产业发展轴)两带(生态景观带、物流运输带)三集群(加工集群、交易集群、研发集群)”发展格局。采用“批量征收+弹性供地”模式,累计供应土地约913亩,切实保障陈皮产业各类项目的用地需求,为浦北陈皮产业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保驾护航。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