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声音

回放丨广西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2024-04-19 18:00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新闻眼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4月19日(星期五)10: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邀请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周运逵先生,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黎修旦,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润东,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巧玉,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黄永新,介绍2023年全区水旱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情况,2024年面临的形势和重点工作任务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韦翔主持。




广西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年4月19日10: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周运逵   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副厅长


黎修旦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陈润东   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李巧玉   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黄永新   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主持人:


韦  翔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10:00


韦翔: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广西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周运逵先生,请他作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我们还邀请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黎修旦先生,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润东先生,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巧玉女士,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黄永新先生,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


首先请周运逵先生作介绍。


10:01


周运逵:



大家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首先感谢各位对广西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与支持。今天,我们首次召开自然灾害防治新闻发布会,以前在汛期来的时候我们召开的是防汛抗旱新闻发布会,这是广西贯彻“全灾种、大应急”理念的具体体现。按照发布会议程,下面,我简要回顾2023年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介绍2024年自然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和重点工作任务。


一、2023年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过去的2023年,面对干旱异常、暴雨极端、台风肆虐、震情堪忧、冰灾冒头的严峻形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有效应对8次致灾强降雨、4次台风、4次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1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过程以及北海海域5.0地震影响,自然灾害实现“四个下降”:受灾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间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38%、78%、72%、57%。这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共同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结果。


应急管理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统一指挥职责。成功处置“7·19”龙须河水库大坝冒水、白沙河三次漫堤险情、“8·24”凌云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等重大险情,稳妥应对北部湾海域5.0级地震影响,发放御寒物资4.2万件(套)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安全处置森林火灾37起,全面完成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指导各地规范管理集中安置点,累计救助受灾群众201万人,推动100个县完成抢险救灾物资归口管理。


水利部门持续强化防汛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提升,强化水工程安全度汛和防洪抢险技术支撑,做好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共拦蓄洪量63.36亿立方米,实现水库无一垮坝、主要堤防无一决口;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千村万屯”集中培训演练,连续4年实现山洪灾害人员零死亡;强化抗旱保供水,支持受旱地区兴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有力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


自然资源部门不断提升地质灾害“人防+技防”能力,全年累计开展防灾培训、演练和宣传7700场次,轮回巡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6.4万次,处置险情340次,向群众推送预警短信33万条,全年有效预警及成功避让地质灾害灾情及险情45起,避免可能因灾伤亡163人;桂林、柳州、梧州、北海、来宾5个设区市全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林业部门全面履行“行业防”职责,坚持依法治火、科学防火,将网格化管理纳入林长制考核,大力推行鲜花换鞭炮等祭祀方式,积极申请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广西森林防火基础能力建设,全区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同比分别下降67.5%、90.9%。


气象部门每次重大天气过程均提前研判,提早预警,主动向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气象情况,及时开展临灾预警叫应,大力推行“11631”广西递进式服务,推动暴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在区市县应用,多渠道向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积极开展抗旱增雨作业,充分做好各类自然灾害防治气象服务。


10:07


周运逵:


二、2024年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重点

据预测,今年广西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暴雨、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复杂。昨天(4月18日)上午,国务院召开了专题会议对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部署。昨天下午,珠江防总总指挥、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出席珠江防总工作会议,对珠江流域防汛工作也进行部署。我们将重点从六个方面加强防范应对:


(一)全面压实责任。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责任体系。夯实行业监管责任,核定防汛安全责任人,落实城市排水防涝责任制。强化火源管理责任,细化“责任清单”“工作清单”。


(二)健全完善机制。完善会商研判、信息共享、调度指挥、协同处置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出台广西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乡镇、村屯森林消防队伍和护林员队伍建设。


(三)强化监测预警。提高强降雨、台风等灾害天气的短临预报预警准确率,强化山洪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落实预警与应急响应的协调联动,坚持提早预警提前准备。强化大数据助力和信息化支撑,畅通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


(四)突出重点防御。细化实化防御措施,提升城市极端暴雨防范应对能力。实行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严防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等灾害。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和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充分做好大震巨灾防范应对准备。坚持科学扑救,打早打小打了,坚决防范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五)加强应对处置。盯紧危险区域人员撤离转移,形成风险识别、临灾“叫应”、转移避险的工作闭环。聚焦化解“夜间出险”“非隐患点致灾”等高危节点和致灾风险。


(六)夯实基层基础。高质量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等防灾减灾救灾工程项目。加强基层灾害防御培训演练力度,推动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最后,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广西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关心和帮助,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多关注、多宣传、多报道我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大防汛救灾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公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共同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10:12


韦翔:


感谢周运逵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10:12


中国报道记者:在厄尔尼诺背景下,极端性天气可能会增多,那么气象部门在预报预警方面有什么举措?



黄永新: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很难实现精准预报,目前仍是世界性难题,此类事件出现时间、地点和强度随机性大,给我们的气象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不断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努力为我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提高监测预报水平。近年来,广西各级气象部门围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不断夯实基础业务能力,全区自动气象站网水平分辨率由9.1km加密至8.5km,天气雷达监测覆盖率由54%提升至72%。建立了适用于广西的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应用体系,预报预警准确率不断提高。


二是深化开展递进式服务。广西气象部门构建了“11631”递进式精细化气象服务模式,按1周、1至3天、6至12小时、3小时、1小时递进式服务原则开展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不断修正预报结论以提高预报精准性。


三是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充分利用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号码12379,向公众发布气象预警等各类突发事件信息。此外,公众可以通过收看电视天气预报、下载“晓天气”App、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及“广西气象”的新浪微博、抖音号、快手号、微信视频号和今日头条号等官方新媒体渠道获取最新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四是凝聚部门防灾减灾合力。强化与防汛抗旱相关部门的联合会商研判和信息共享,落实好《广西暴雨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


10:16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广西洪旱灾害频率高、灾害重,过去的2023年,面对防汛抗旱严峻形势,全区洪旱灾害受灾损失同比大幅减少,有效杜绝群死群伤,这其中主要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谢谢。



周运逵:


2023年全区实现防汛抗旱工作成效明显,得益于以下方面:


(一)高位推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全区各级党政领导率先垂范、指挥有力,各级防汛办扎实应对、协调有效,凝聚全区上下最大合力,确保安全度汛。


(二)落细责任。推动防汛工作纳入督导检查考核重点,明确市县包保责任领导,核定防洪城市和水库安全度汛责任人、排水防涝责任人,核准基层防汛救灾网格员15.72万名,防汛救灾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


(三)关口前移。汛前加强防汛备汛检查,提前部署防汛重点工作,整改薄弱环节。强化防汛抗旱业务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4993班次31.3万人。加强储备抢险物料5大类335万件套。健全基层防汛准备、联合会商、预警发布、应急响应、转移避险、物资队伍调动和水库联合调度“七项制度”。


(四)协同发力。印发《自治区暴雨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机制》,实施《广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落实《粤闽桂琼四省区海上渔船防台风协同机制》、重点危险区域防汛救灾“叫应”到户到人“六条措施”,强化“防抗救”全链条管控。


(五)提速预警响应。实行“红警双叫应”机制,落实红色预警“点对点”叫应,加密组织联合会商调度60余次,发布工作提示信息26次,启动自治区级应急响应15次,发动人民群众全力防汛减灾救灾。


(六)高效抢险救灾。自治区及时下拨救灾资金1.23亿元、抢险救灾物资1.7万多件(台、套),统筹调度消防救援队伍、武警部队、中国安能一局等救援力量6.1万人次,在应对白沙河漫堤和凌云县极端暴雨过程中,及早分别转移群众1.25万人和6000多人,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0:22


新华社记者:广西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而分析预测说今年水情总体趋势属偏差年景,请问水利部门主要做了哪些防汛准备,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保障防洪安全?谢谢。



陈润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安排,认真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防汛责任。我们已经在《广西日报》向社会公布了相关防汛抗旱责任人名单,并向责任人发出了告知书,要求做到知责、履责、尽责。


二是深入排查整治隐患。对行洪河道、水库、堤防、涵闸、水文测报、通信设施、监测设备等进行全面深入检查,发现风险隐患及时整改。


三是抓紧完成水毁修复。4月底前要全面完成水利工程设施水毁修复,避免带病度汛。


四是抓好防洪预案修订和演练。增强防洪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措施的落实:一是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三个体系”。加快大江大河及中小河流治理、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山洪沟治理,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二是全力抓好水库堤防工程安全度汛。严格执行巡查检查工作制度,加强水库水电站汛期控制运用监管,落实安全度汛措施。三是科学实施防洪调度。加强流域水情滚动分析研判,强化水工程联合调度措施,发挥好水工程体系防洪减灾作用。四是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巩固拓展山洪灾害防御县、乡、村、屯、户五级责任体系和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机制,落实风险预警、预报预警、实时预警梯次预警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0:26


香港商报记者:2023年广西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请问主要工作成效有哪些,2024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是什么?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谢谢。



李巧玉: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2023年以来,全区林业系统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防灭火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自治区决策部署,坚决扛起“专业防”职责,坚持依法治火、科学防火,强化综合防控措施,森林防火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是防火责任全面压实。出台加强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初步构建全域覆盖的“林长负总责、网格责任人包保督导、网格员巡防管护”五级网格管理体系。


二是火源管控不断加强。强化进村入户、以案释法等宣传教育。全面建立林业生产用火审批制度和野外违规用火举报奖励机制。推行鲜花置换鞭炮等祭扫方式,祭祀引发火灾次数同比下降82.8%。深入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电力线路走廊隐患排查整治和换种低矮植物三年行动,整治隐患7200多处。


三是基础能力持续提升。扎实开展森林防火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推进防火检查站、消防水池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争取17.6亿元增发国债森林防火阻隔系统项目资金,推动11个国家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竣工验收。2023年,全区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同比分别下降67.5%、90.9%。今年一季度,全区森林火灾次数同比下降78.9%,切实保障了林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一步,全区林业系统将紧紧围绕解决“火源管控力度不够、人民防线筑得不牢”两个普遍性突出问题,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基层规范化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网格化管理,压紧压实防火责任。将森林防火纳入各级林长考核,完善网格负责人、网格长、网格成员、网格员四张责任清单,把防火责任真正压实到基层“末梢”,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二是坚持精细化管理,严格野外火源管控。创新方式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增强全民防火意识,筑牢人民防线。严格执行林区生产用火报审监管、农事用火报备监烧、祭扫用火疏导严管制度,组织开展森林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等专项行动,全力将隐患消灭在未“燃”之时。


三是坚持规范化管理,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全面推进森林防火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构建森林防火力量、教育训练体系,强化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乡村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增强火情早期处置能力。


四是坚持系统化管理,夯实防火基础保障。持续优化广西森林防火综合调度平台,构建贯通自治区、市、县、乡四级防火信息化管控体系。加快推进增发国债森林防火阻隔系统项目建设,加强林火视频监控、瞭望监测点建设,综合运用卫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综合防控体系,全面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10:32


广西工人报记者:广西地形地貌独特、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复杂、降雨量大,每年地质灾害多发和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请问2024年我区面临的地质灾害形势如何?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黎修旦:



感谢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区陆地90.2%地域均属地质灾害易发区,目前全区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65万处,划定中等及以上地质灾害风险区2.94万个,这些隐患点和风险区影响人口达1526万人、财产302亿元。我区地质灾害发生主要受降雨影响,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区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强对流天气多发,尤其在4~6月集中强降雨、冰雹等较常年偏多。我们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历史资料分析研判,预测2024年我区地质灾害仍将呈易发、多发和局部集中态势,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发生时间集中在5~9月份,特别是“龙舟水”、短临强对流降雨和台风天气等影响期间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段,各地需严加防范。


为了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广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召开了全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对全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要求各市、县落实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指导责任、乡镇(街道)属地责任、村(社区)一线处置工作责任和包保责任制度,明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具体责任部门单位和责任人。


二是进一步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年内将完成84个重点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区精细化调查,进一步精细划分不同类型风险区,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一张图,开展北流市、浦北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为在全区全面推行双控防灾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年内新建500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设备,对1204处监测设备进行改建升级,建设完善市、县级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县(市、区)全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加强与应急、气象、水利部门的协作,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精度。


四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通过现场、网络、“黄书包”进校园等多种形式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常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年内所有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均要至少开展一场人员避险微演练,不断提高广大群众识灾避险意识和能力。


五是加快完成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严密组织实施增发国债资金和中央、自治区资金支持的214个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工程治理或搬迁,使受威胁群众早日摆脱隐患威胁。


10:36


广西日报记者:4月1日开始,广西全面进入汛期。请问今年汛期广西的江河洪水趋势怎样?公众如何注意防洪安全?谢谢。



陈润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据自治区水文中心分析预测,今年我区江河水情态势总体属偏差年景,汛期,西江、桂江、柳江、贺江、北流河及南流江等主要江河发生5~20年一遇较大洪水几率较大,桂北、桂东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20~50年一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


在区域性、阶段性强降雨偏多的情况下,除做好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外,需要特别关注山洪灾害的防御。我区62%的面积属于山洪灾害影响区,涉及人口约1995万,危险区点多面广、大多在偏远乡村,灾害容易在强降雨期间的夜间暴发,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极大。


我们提醒公众,汛期要多关注天气变化,养成关注天气预报、洪水预报的科学生活习惯,强降雨期间要尽量避免涉水活动,以防碰到暗流以及漩涡,一旦遭遇洪水,要服从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及时有效避险。要留意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尽量避免到山洪灾害预报风险大的区域活动。要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掌握避险知识,山丘区的群众要了解本地山洪灾害转移路线,一旦收到发生山洪灾害预警信息,要根据提示有序快速转移到安全区域。如突遇山洪灾害,要果断向河道两侧高地快速躲避,不要顺着河道跑,更不要涉水过河;如山洪到来时来不及转移,要立即爬上屋顶等高地站立,设法以各种方式与外界联系求救,等待救援。此外,大家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广西水旱灾害防御系统”,快速便捷查询雨水情、接收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信息,有利于更好地识险、避险。


10:41


国际在线记者:据了解,我区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请问能否为公众普及一下,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我区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双控呢?



黎修旦:


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是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趋势,要求既要防隐患点,又要防风险区。根据最新风险普查成果,我区目前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65万处,风险区2.94万个。多年以来,我区对于在册隐患点的防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防得住。近三年来(2021—2023年),我区共发生地质灾害1764起(年均588起),造成人员伤亡57人,均为非在册隐患点,但是多位于风险区内。目前我区对于风险区的防灾工作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和制度体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年强化了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采取的是“齐步走”的模式。


一方面,因为双控工作的基础是精细划分风险区,建立风险防控一张图、“三卡三清单”,落实基层四级群测群防责任体系。2024年,我厅组织在全区84个县(市、区)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精细化调查工作,力争今年10月份前形成双控图册发放到地方,12月底前集成全区“一张图”,夯实全区双控工作数据基础。


另一方面,2023年,我厅选取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北流市、浦北县、三江侗族自治县作为全区三个双控试点县(市),其中北流市注重花岗岩强风化地区的风险双控技术和机制探索,着重解决强降雨天气下及时精准“叫”和及时有效“应”的问题;浦北县注重城乡切坡临坡建房管控、临时工棚防控、简易治理模式探索等;三江侗族自治县注重中低山碎屑岩地灾易发区少数民族村屯居民点、景区景点、工程建设等领域防灾。同时,我们也在玉林、梧州、柳州、钦州市尝试开展市级双控试点。年底,三个试点县(市)和四个试点市将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双控工作经验。


下一步,我区将从2025年开始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区推行“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开展点面防灾。尽最大努力使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上一个新台阶,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10:45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今年汛期我区的气候趋势预测如何,有什么防范建议?谢谢。



黄永新:


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形成次年的双重背景下,今年我区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可能性较大,例如今年1—2月,出现2次全区型寒潮并带来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其中2月21日至28日寒潮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来最强。4月3日至6日,我区出现了今年首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影响范围广,局地风雹强,强降雨集中出现在桂东北,与此同时,桂西、桂南气温较高,降雨量少,部分地区旱情抬头。4月17至18日,我区又出现一次强对流天气,其中富川国家气象观测站出现极大风速39.4米/秒(13级)的大风,打破当地建站以来极大风速纪录。这些特征都表明,今年我区天气气候的极端性强。


预计今年汛期(4—9月)我区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气温方面: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偏多,有阶段性高温热浪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较重气象干旱。降水方面:旱涝并存,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暴雨集中期大部出现在 5—6月、沿海地区在 7—8月,阶段性暴雨过程致灾可能性大。台风方面:预计年内影响广西的台风有 3~5个,较常年偏少,可能有1~2个台风进入我区内陆,风雨影响大。


结合气候预测分析,提三点应对防范建议:


第一,应对暴雨、台风灾害方面,5—6月桂北暴雨过程多,出现区域性、阶段性暴雨洪涝的风险高,需防范暴雨造成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7—9月桂南及沿海受台风影响降水偏多,需防范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大风和风暴潮灾害。


第二,应对高温灾害方面,注意防范高温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提前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等工作。


第三,应对干旱灾害方面,后汛期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较重气象干旱。建议合理开展用水调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10:52


韦翔:


感谢5位发布人,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相关单位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