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回应

贺州市:“三个聚焦”推动“生态短板”变“生态样板”

2025-02-20 18:00     来源:本网     作者:蒋声锋 钟晓婷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贺州市采取“三个聚焦”措施,强化矿政管理,全面提升矿产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促进矿业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共建成绿色矿山44座,修复历史遗留矿山946公顷;碳酸钙产业生产规模达7564万吨/年,实现年综合产值350亿元;温泉产业项目达38个,成功获评“中国温泉之城”。如今,贺州市矿山“生态短板”已变为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样板”。在2025年广西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贺州市作了矿产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聚焦产业发展,全方位做好矿业产业要素保障

贺州市充分利用丰富的碳酸钙、钾长石、花岗岩、温泉等矿产资源,布局11个集中开采区,2022年以来先后出让矿业权18个,有效保障下游企业原料需求。依托资源优势,成功引进长鸿生物新材料产业园、钙基母粒智造园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高的碳酸钙企业。目前,全市碳酸钙全产业链企业已达600多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碳酸钙产业集群,并获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为做好矿业产业用地保障,该市全面推行“净矿”出让,出台矿山用地租赁规范指导意见,解决以往存在的“以地胁矿”“高价地租”等问题。2024年,全市解决矿山企业土地租赁问题8宗,租赁土地6330亩。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将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园、花岗岩新材料产业园等矿业产业项目约1万亩用地纳入城镇开发边界,近三年完成矿业产业项目供地117宗、面积5051亩,有力保障了矿业产业用地需求。

图为复绿后的贺州市平桂区望高镇鸡心山大理石矿区

聚焦矿山生态保护,全方位守牢资源安全底线

一方面,全力以赴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市55座“半边山、一面墙”矿山全部实现阶梯式分台开采。仅平桂大理石矿区矿山企业就累计投入3.5亿元,硬化矿区道路55公里、规范7个排废区建设、复绿裸露山体2700亩。矿区资源开发利用更加规范,矿容矿貌大幅改观,成为全区矿山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的标杆。

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矿山生产集约化、建设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现代化的“五化”模式,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品质、和谐、智慧的“五型”矿山。狠抓矿山整合,将平桂区大理石“小散乱”的44个采矿权整合为9个大中型矿山,全市大中型生产规模矿山比例达84%,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采;建成绿色矿山44座。

同时,大力推进废弃矿山修复,全市1453公顷历史遗留矿山已完成修复946公顷,提前完成“十四五”修复目标任务。尤其在废弃矿山转型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建成总投资达30亿元的姑婆山足球小镇,转型利用废弃矿山土地600亩,打造形成了集体育训练、文旅康养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聚集区。实施可达山废弃矿区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面积3231亩,并导入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带动当地从业人数2610人。

图为贺州市石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高乐大理石矿智慧监管平台

聚焦维护矿产资源资产权益,不断规范矿政管理

贺州市运用数字化手段,在大理石矿山集中的平桂大理石矿区搭建智慧矿山联合监管平台,通过“矿山立体模型”对比、对矿区进行全覆盖视频智能监控等手段,及时发现并制止矿山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实现“科技管矿”。构建碳酸钙产业信息化共治平台,将100余家矿企、1000余家加工企业、2330余辆运输车辆纳入监管平台,借助无人机、智能卡管理等技术手段,对大理石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等环节实行全流程监管,为规范矿产资源税费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健全打击矿产资源违法工作机制,全方位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执法监管。近年来,全市先后查处取缔非法采矿点163个,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132宗,向公安机关移交涉罪线索13条,有力震慑了矿产资源非法开采行为,实现了矿山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编辑:谢贵红 审核:李欣松 黄尚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