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及部委网站
-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网站
- 直属单位网站
- 其他相关网站
近日,河池市田长制办公室针对春耕关键期耕地保护重点问题,通过科技赋能、查改并举、长效固本等措施,全力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河池市通过人工智能提取已经整改恢复达到种植条件的耕地图斑,引导群众利用春耕备耕时节及时种植。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和提取疑似耕地流出图斑,提示群众规范种植用途。人工智能赋能为耕地保护注入了数字新动能,有效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防止撂荒或流失,也为基层减负提质焕新。技术专班同步依托“河池市外业调查”APP建立“云端台账”,动态跟踪种植成效,确保2025年耕地保护工作“早谋划、早落地”,实现了耕地监管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治理转型升级。
针对春耕期间易发耕地“种树种果弃粮”问题,河池市启动“巡田月”行动,各级田长高密度下沉田间地头,重点巡查永久基本农田种植林木、果树和挖塘养鱼等行为,同步走访苗木市场宣传劝导,强化源头管控,一季度巡田里程9000多公里,发放和张贴《耕地保护告知书》1万余份。建立“问题发现—分级上报—限时处置—验收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对监测监管、卫片执法和督察发现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进行清单化督办。做好可恢复地块的潜力调查,结合农民意愿设置作物清退过渡期,分类化整改,杜绝“一刀切”激化矛盾。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田长和网格员联合巡田
河池市还严格控制耕地恢复“三本账”,数量账:依据规划纲要确定的年度耕地保护目标,科学制定年度整改计划,确保稳定耕地实现“净增加”;质量账:制定地块“体检清单”,综合评估光热水土条件及配套基础设施,优先恢复高产稳产地块;民心账:通过典型案例对比、政策宣讲入户,帮群众算清耕地恢复的“经济收益账”与“粮食安全账”,激发群众自主护耕意识。
编辑:周复宏 审核:李欣松 陈世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