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及部委网站
-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网站
- 直属单位网站
- 其他相关网站
七月盛夏,骄阳炙烤桂北大地。在桂林全州县34.68万亩早稻田里,饱满的稻穗低垂,从田埂向远山铺展成无垠的金色海洋——夏粮丰收的序曲正在这里激昂奏响。面对持续高温,“桂北粮仓”内收割机穿梭、插秧机奔忙,一场与农时赛跑的“双抢”(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大战正火热进行。机械化的高效运转与科技的深度赋能,共同筑牢全年粮食稳产的根基。
百福村顺达智慧农业正在收割早稻 邓琳 摄
日前,龙水镇百福村顺达智慧农业千亩水稻基地里“热浪蒸腾”。三台大型收割机在田垄间往来穿梭,履带碾过泥泞,稻穗卷入机身,脱粒后的金黄谷粒簌簌落入储粮仓,粉碎的秸秆均匀还田,整套流程一气呵成。“今年全靠这些‘铁帮手’!”种粮大户蒋清伟抹了把汗,指着机器笑道,“单台每天能收40多亩,2000多亩早稻一周就能收完。比起往年人工收割每天2亩,效率提升了20倍。”
作为全国首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州的丰收底气源于对土地的坚守。近年来,该县深耕“藏粮于地”战略,全面推行“田长制”:从县委书记到村支书,1628名二级至四级田长、副田长及网格员织就全域耕地保护网,通过日常巡查与动态监管,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该县自然资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实有耕地68.57万亩,不仅超额完成68.25万亩的保有量任务,还净增耕地2200亩。今年以来,全县开展土地日常巡查共出动2304人次、车辆384辆次,查处违法占地案件20宗。
卸谷 邓琳 摄
“藏粮于技”则为“双抢”按下了“加速键”。今年,全州投入使用的5.3万台(套)农机具,覆盖耕地、育秧、植保、烘干全链条。科技赋能亮点纷呈:无人机单日可完成300亩稻田植保,北斗导航插秧机行距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智能化正推动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目前,该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63%,这意味着大部分田块的“抢收抢种”都能在最优农时高效完成。
眼下,全州“双抢”如火如荼。预计今年早稻总产量达14.39万吨,同比增长4.1%。这多收的近6000吨粮食,相当于为全县多储备了近1200万斤口粮,这是大地对耕耘者的丰厚回馈。与此同时,31.57万亩晚稻栽插正加紧推进,计划于8月10日前全面完成,为秋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寸土寸金,连着国计民生。”全州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守护耕地——对违法占用‘零容忍’、快查处,让撂荒地复耕‘实打实’、见成效。”
高温仍在持续,田野间的忙碌分秒未歇。收割机的轰鸣、插秧机的嗡鸣与农民的笑语交织成曲,在翻涌的金色稻浪间,谱写着“粮稳民安”的动人乐章。
编辑:谢贵红 审核:李欣松 黄尚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