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声音

稻花香里见鱼肥!全州深耕“两藏”让“桂北粮仓”更丰盈

2025-10-04 09:05     来源:本网     作者:唐柏林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眼下,广西桂林市全州县31.57万亩晚稻陆续进入放水干田期,稻田中的禾花鱼也迎来集中捕捞,田垄间稻香四溢,肥美的禾花鱼欢腾跳跃,勾勒出一幅“稻香鱼肥、粮丰民富”的动人画面。今年以来,该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严守耕地红线、创新产业模式、升级生产条件,持续筑牢“桂北粮仓”根基,确保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相得益彰。

全州县到处呈现“稻香鱼肥”的动人画面。邓琳 摄

风吹涌稻浪,鱼跃闹田畴。“稻渔共生是个好模式!”广西德沁农业公司负责人陈贵玉欣喜地算起了增收账:一亩田能收30多斤禾花鱼,按现在市价每斤40元算,光养鱼就能多赚1000多元,真正实现“一田两收”。

这一模式源自全州县悠久的稻田养鱼传统:禾花鱼以禾花、害虫为食,肉质鲜美,独具地方特色;鱼粪还田,提升地力,形成“鱼护稻、稻养鱼”的生态循环,既提升稻米品质,又培育了特色农产品。目前,全县稻田养鱼面积已达30万亩,年产量8100吨,加工量超1000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4亿元。

村民正在晚稻田里捕捞禾花鱼。邓琳 摄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近年来,全州县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田长+网格员”责任体系,确保耕地管护无死角。积极推进耕地“非粮化”治理,累计整治面积1542亩,让耕地回归粮食生产主业。全面推进2479亩撂荒田复耕复种,唤醒“沉睡”的土地。

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州县大力实施“小田并大田”项目,结合土地综合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零散“口袋田”整合为连片“新农庄”,配套修建灌溉沟渠、机耕道,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体系,为机械化、规模化耕作创造了条件。

今年以来,该县粮食生产稳中有进:早稻种植34.78万亩,中稻种植10.3万亩,晚稻种植31.57万亩;春玉米、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也得到稳步发展,促进了“桂北粮仓”更加丰盈。

编辑:谢贵红 审核:周复宏 黄尚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