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声音

沉睡土地生“真金”

2025-11-05 16:35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唐广生 黄尚宁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土地、资金是难题。

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综合施策,运用规划、土地和金融等政策工具打通全流程要素保障路径,挖掘农村沉睡土地资源潜力,变土地资源为产权明晰的资产,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金融资金下乡联农带农。

梧州市苍梧县先行先试,通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合作盘活集体资产,成为广西首宗通过入股打通全流程要素保障路径实现确权登记、抵押融资的案例,形成了土地入股(联营)“苍梧经验”。

日前,记者一行走进苍梧县六堡镇,探秘解开这一沉睡土地生“真金”的密码。

1缺钱?缺地? 土地入股迎转机!

驱车来到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在山坪村云雾茶园里,但见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祝雪兰和一群亦工亦学的“茶姑”挎着竹篓穿行在茶垄间,指尖翻飞采摘青翠欲滴的秋茶。

茶厂工人在揉捻杀青叶。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唐广生/摄

“现在用地解决了,资金也不愁了,多亏了集体土地入股。”祝雪兰说,她所在的山坪村旭沟组有0.63亩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到她的茶厂,不仅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也让村小组未来20年集体经济收入有了着落。

祝雪兰是山坪村发展致富的领路人。2008年当选村支书后,她发动群众修路、种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她的瑶家雪兰六堡茶专业合作社订单回收茶叶。

近两年来,随着周边茶园规模不断扩大,茶厂空间不足的弊端渐渐显露。“茶叶采收回来后,从制作到陈化到销售,每一环节都需要有地方放、有资金周转,可把我愁坏了。”祝雪兰回忆。

企业缺地缺资金,农村集体有地用不上、难融资,这是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

转机出现了,去年5月,苍梧县获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列为首批自然资源政策助推乡村振兴先行推进县,支持该县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单位、个人以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营)共同举办企业,破解农村产业用地难、融资难等共性问题。

苍梧县自然资源局工作组带着土地入股的最新政策进山和村民们“算账”:瑶家雪兰茶厂出资250万元,村小组以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分成。

入股土地由茶厂用于六堡茶加工,村民无需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就可以通过“保底收益+固定分红”模式分享企业发展红利,0.63亩山地20年使用期可保底收益4.22万元,享受分红11.89万元。

“当时,寨子里村民议论纷纷,不敢相信是真的。”祝雪兰说。

今年1月9日,山坪村旭沟组在村委大楼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村小组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进行表决,12位村民代表都投了赞成票,并在5天公示后正式生效,踏上了“土地入股、坐等收益”的新征程。

2“下蛋”?“生金”?合作联营创多赢!

“这下土地‘生金’了,旱涝保收!”旭沟组村民祝永健指着入股的地块说,“别看只有6分多地,20年的收入有16万多元,比土地评估价翻了7.63倍!”

对企业而言,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以前集体土地不能用,企业联农助农的空间有限,自己也得不到更好发展。现在不但能用了,还能抵押‘变现’,多亏了自然资源好政策。”祝雪兰有感而言。

祝雪兰将入股土地用于建设新的加工和仓储厂房。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加工和仓储厂房已建到第三层,装修后就能启用。

在老茶厂门前,记者见到一大群村民挑来茶叶排队等待过秤。祝雪兰介绍说,通过建立“合作社+村民小组+茶农”的入股经营模式和“加工基地+原料基地”的供应加工模式,目前瑶家雪兰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年收购山坪村及周边六堡茶鲜叶金额将突破2000万元。

“入股土地的不动产权证今年4月办下来后,有多家金融机构向茶厂抛出‘橄榄枝’,苍梧农商行直接送来授信3000万元的匾牌。”梧州市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科科长洪颖莹指着祝雪兰手中的证书介绍,这是广西首个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合作,实现确权登记并办理抵押登记的乡村产业项目。

通过“村集体土地+企业”合作,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激活了农村土地资产价值。目前,入股土地已顺利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以产权等形式抵押融资,获得金融贷款100万元,用于共同举办企业项目的前期开发建设。

“小地块发挥大作用!”苍梧县县长张东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8个字评价土地入股的积极意义。他认为,旭沟组探索的“村集体土地+企业”合作模式,打通了土地政策、利益联结、确权登记、抵押融资等全流程要素保障路径,让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可持续收益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

陪同采访的苍梧县茶产业发展局相关人员介绍,苍梧县是六堡茶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目前六堡茶年产量近4万吨,综合产值达250亿元以上,产业从业人员达11万人,受益茶农31万人,“土地入股(联营)和抵押融资新模式的开启,必将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3期望?曙光?幸福密码攥手心!

旭沟组的成功运作,让10公里外又一位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看到了曙光,她就是谭爱云。身为沁怡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谭爱云最近也在为茶厂扩大所需的资金和用地发愁。

记者走进位于六堡镇四柳村的沁怡茶厂,生产车间内几台杀青机依次排列,鲜叶在机器里翻转。车间外由过道做成的揉捻区,谭爱云正带着几名员工坐在一排木桶旁,双手反复揉捻带着温度的杀青叶。

沁怡茶厂自有茶园1000亩,拥有仓储空间2万多平方米,年产六堡茶300多吨。“我想进一步扩大厂房规模,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谭爱云一边揉捻杀青叶一边说,“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茶厂至少还需要用地15亩。”

除了谭爱云,今年六堡镇提出产业用地需求的茶企还有18家,其他产业更多。苍梧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李铭凯透露:“米粉、养殖、木材加工等企业也纷纷打来电话,了解土地入股政策及实施路径,大家对这种模式期望甚高。”

“我们将优先在重点产业、联农带农富农企业推广土地入股模式,加强入股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配套政策研究,以制度保障增强群众获得感,打造土地入股(联营)和抵押融资的成功范式。”李铭凯表示。

作为广西自然资源政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试验田”,苍梧县以土地入股(联营)进行抵押融资、拓宽助农增收渠道的创新实践,破解了乡村产业发展土地、资金难题,让沉睡土地产出“真金白银”,这一探索经验得到自然资源部肯定。

回望满山遍野的茶园,人们看见的不仅是自然资源政策改革的破冰之举,更是千万农民攥在手心里的幸福密码。

编辑:潘丽娜 审核:周复宏 黄尚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