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自然资讯

全州县耕地“托管”早稻种植面积超15万亩

2023-05-04 09:05     来源:本网     作者:唐柏林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眼下正是南方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近日,在全州县广袤的乡村田野上,随处可见农户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旋耕机、插秧机来回穿梭在田间作业,一群群白色的候鸟一会儿在田野上空飞翔,一会儿落下跟在旋耕机后面觅食,构成一幅美丽的春耕图。

全州红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用旋耕机耕地。邓琳/摄

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今年以来,全州县严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坚持党政同责,压实压细田长制责任,防止农田出现“非农化”“非粮化”及撂荒现象。积极落实惠农强农补贴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通过耕地“托管”,推广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开展轻简化高效栽培,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县早稻生产扩面提质。

4月28日,在全州县庙头镇宜湘河村广西桂林中禾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优质稻高产示范基地春播现场,5台高速插秧机正在田间飞快作业。每台插秧机上,一人驾驶一人放秧,不一会儿秧苗便均匀地布满了农田。广西桂林中禾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春赋介绍说:“今年庙头镇宜湘河村委、文桥镇阳福村委等流转给我公司‘托管’的水田(退果还田)共有2300多亩,一台插秧机作业一天,可以插秧40多亩。”由于采取全程机械化作业,今年水稻单改双面积扩大了500多亩,晚稻种植增加了800亩。

农业专家在指导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邓琳/摄

“田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看着被弃耕撂荒多年的残迹果园田,现复耕又成‘丰收田’,我心里特别舒坦。”全州县庙头镇宜湘河村老党员经继社深情地说道。

为了解决“耕地闲置”问题,全州县针对外出务工或无能力耕种农户的土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出租、入股、转让、转包、互换等流转方式,将土地委托给广西桂林中禾现代农业公司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等机构进行代管,提供耕、种、育秧、防、收等“全托管+半托管”服务,解决闲置土地撂荒问题。2022年,全县通过土地代管模式帮助4000多户外出务工或无能力耕种农户代管土地,盘活闲置耕地1.6万多亩。

全州县龙水镇百福村农民正在使用插秧机插秧。邓琳/摄

“庙头镇今年已完成退果还田、撂荒田复耕共9000多亩,全部以‘托管’的方式流转给像中禾公司一样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带动了农民、脱贫户务工增收,一举多得,为农民就业增收扩宽了渠道,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庙头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像中禾公司一样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全州县有70多家。这些专业合作社服务范围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机育、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等“一条龙”业务,只要农民一个电话,合作社便立即调度农机进行作业。

全州县是全国优质粮生产基地县之一。近年来,该县全面落实国家农机补贴政策,促进了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2022年,全州县拥有各类农机13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67.54万千瓦,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达83.5%,居广西前列。

据悉,全州县今年通过退果还田、撂荒田复耕,早稻种植面积同比增加近3.5万亩。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把田地“托管”给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县早稻粮食种植面积100多万亩,粮食产量30万吨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编辑:周复宏 审核:李欣松 陈世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