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重科研、强赋能、护生态!广西这个审计技术服务中心“周年答卷”亮了

2025-10-02 09:05     来源:本网     作者:蒋世杰 赖建梅 许毅腾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9月30日,广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技术服务中心迎来成立一周年。作为全国首个由省级自然资源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建的专业机构,该中心紧扣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技术服务关键环节,持续推进理论创新、技术突破与服务赋能,走出了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新路径,交出一份亮眼的“周年答卷”。

重科研,夯实审计技术基础

审计技术服务中心坚持理论先行、科研与实践融合,聚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在调查取证、数据核算与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工作瓶颈,推动审计技术服务向精准高效方向发展。

在自治区审计厅支持下,承担“三维技术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审计中的创新应用”课题,针对露天矿山地形复杂、土地整治范围广阔、排污口隐蔽等难题,首次引入倾斜摄影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厘米级实景三维模型。突破传统人工踏勘局限,实现全域精准测量、工程量高效核算与动态可视化分析,显著提升审计效率与准确性。课题获2024年度广西审计重点科研课题一等奖。

与此同时,中心申报的《基于人工智能和多源大数据的高标准农田审计服务技术研究》课题获立项,自主项目《基于实景三维的国土空间管控审计服务技术研究》顺利完成,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持续增强。

强赋能,构建“智慧审计”模式

审计技术服务中心积极响应“数字政府”建设,联动多部门整合业务与管理数据,破解“数据孤岛”问题,夯实“智慧审计”的数据基础。自主研发“样本构建—模型训练—自动识别”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平台,实现县域审计疑点提取时间从数天缩短至数小时,效率提升近50倍。

面对法规繁杂、案例多样、数据割裂等挑战,该中心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审计流程,建成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审计知识库。集成1300余部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100多个审计案例,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检索增强生成等技术,构建可溯源的“审计知识图谱”,实现法律条款和取证信息输入关键词即可“秒级生成”,显著提升审计智能化水平。

拓领域,增强审计服务质效

一年来,审计技术服务中心聚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累计投入专业人员上百人次,高效完成土地、矿产、森林等100多项专项审计,覆盖广西14个市77个县(市、区),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决策部署落实,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如今,在支撑服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础上,中心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能源安全审计中,运用遥感监测技术筛查风电、光伏项目的用地合规性,识别超占、未批先建等行为;

农业保险审计中,建立“保险数据+遥感监测”核查机制,防范虚假投保与骗补风险;

高标准农田建设审计中,通过多期影像对比与实地核查,监督项目进度与质量;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审计中,强化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的动态监测;

生态修复审计中,评估重大工程的实施成效;

污染防治审计中,利用热红外遥感与无人机巡查,精准识别隐蔽排污与非法倾倒行为……

编辑:谢贵红 审核:周复宏 黄尚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