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平陆运河土石方堆存场土地复垦让工程废料变沃土良田

2025-10-30 09:25     来源:中国网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10月28日,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现场。中国网 赵娜摄影

中国网10月29日讯(记者赵娜)站在平陆运河马道枢纽一号观测台俯瞰,可以看到山下正在热火朝天建设的水利枢纽已基本成型,往来运行的土石方运输车有条不紊的将开挖出的土石方运往三公里内的指定位置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项目始于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需要在山地、险滩中修建航道与三座梯级水利枢纽才可以实现往来船只在65米的水位落差中顺利通航。项目施工难点很多,但是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开挖出的3.15亿立方米挖弃土石方的处置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专家韦帆泽在介绍中表示,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协助平陆运河集团编制了土石方综合利用总体工作方案,创新采用工程利用、抬填造地、园区回填、绿色建材等七大利用途径。其中,最大的利用方向就是回填到山谷进行抬填造地。

具体抬填造地的实施,就是在土方回填后,因地制宜对符合条件的回填区进行土地适应性评价,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同时结合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对回填地进行复垦,若适宜复垦为耕地,则进行土壤重构、平整和地形重塑,配套做一些有机肥的土壤改良,再配套一些沟渠灌排、道路等工程,达到比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后就可恢复为耕地,若适宜恢复为林地,则进行乔灌草的结合植被做土地重建重构,最终达到造出一个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目的。同时又能恢复林区植被,尽量恢复土石方堆填区的生态破坏。

已复垦的耕地(资料照片)

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等相关部门指导下,钦州市自然资源局积极组织实施平陆运河土石方堆存场(弃土场)土地复垦工作。目前,运河全线共有101个堆存场(弃土场)需进行土地复垦,总面积3.76万亩。截至2025年10月23日,累计完成69个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共涉及84个堆存场,占堆存场总数的83.17%;累计平整土地9312亩,回覆表土6969亩,复垦种植3217亩,复垦种植面积占复垦总面积的8.55%。

技术支撑也是土地复垦成功的关键。自然资源部北斗应用与基准服务广西分中心依托广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立,为广西全区提供统一的测绘基准服务。在平陆运河土石方堆存场(弃土场)土地复垦工作中,分中心为项目提供统一测绘基准服务,保障了从规划、设计、施工到权属登记的全流程均处于统一的国土空间坐标框架之下,确保了地形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此外,分中心还为平陆运河堆存场监测项目提供北斗高精度基准服务,通过统一高程基准,确保堆存场堆料高度与设计要求保持一致。

平陆运河途径地示意图。中国网 赵娜摄影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保障服务下,平陆运河这项世纪工程不仅能够辐射广西内陆及我国西南、西北地区,成为该区域中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还将为平陆运河沿线带来更多复垦土地,助力当地农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