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及部委网站
-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网站
- 直属单位网站
- 其他相关网站
2018年来,我厅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然资源部的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建设安全、绿色、高效、法治、和谐的广西美丽国土的总愿景,推动用地保障高效率、推动审批改革优服务、推动资源利用高水平、推动耕地保护高标准、推动资源惠民高质量,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重大工作,持续攻坚克难,为全区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2018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作为全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19次召开党组会议、4次组织厅党组中心组、4次举办专题培训班进行集中学习,在全系统兴起“大学习”热潮,理论武装更加走深走实走心。贵港市局组建党建联盟,创新推动行业党建融合。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汲取秦岭违建别墅事件教训,强力推进“大棚房”专项整治行动,截至2019年3月26日,全区“大棚房”问题整改率达到98.66%。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取得积极成效。国务院大督查发现问题69个,完成整改45个。自治区党委巡视原国土资源厅、测绘地信局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率分别达到100%和96%(2个正在整改)。扎实开展“政治建设六项重点任务”专项监督检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字当头正风肃纪。完成7个市局和5个厅直属单位党组织政治巡察,实现全覆盖目标,督促被巡察单位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324项,清退违规款项380万元,追缴土地出让金、违约金等9.68亿元。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开展违规发放评审费、劳务费自查自纠和“私车公养”问题专项治理,立案4人,批评教育77人,清退违规资金22万余元。在全系统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排查,累计排查出风险点1896个,制定防控措施2717项。
(二)保障发展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土地供给效率优化提升。在全国率先试行并不断扩大用地指标核销制适用范围,实现用地指标投放与急需项目精准配置,有效解决了“有锅无米”或“有米无锅”的用地指标错配的全国性难题。集成集聚出台“优化土地要素保障20条”“工业用地弹性出让34条”等系列政策举措,服务促进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用地应保尽保。全区下达用地指标1.04万公顷,连续2年使用率达100%;批准用地1.54万公顷;土地供应2.98万公顷,同比增加53.61%;土地出让8489.29公顷,同比增加33.81%,出让合同价款1099.66亿元,同比增加48.74%,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在批准用地同比减少17.45%的情况下,通过倒逼挖掘存量保持供地大幅增长。获国家下达土地储备专项债券202亿元,同比增加192亿元;收储盘活5万亩自治区本级国有土地工作全面启动、扎实推进。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稳定提高。地勘经济实现总收入38.41亿元,同比增长10.85%,其中经营收入30.17亿元,同比增长13.23%,创2013年以来新高;统筹资金4.08亿元持续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新增一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铝土矿、铅锌、锰、金、铀、高岭土等矿产储量,新增大中型矿床19个;以市场竞争方式出让采矿权158个,收益约15亿元;成功举办2018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签约总金额23.4亿元;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获国家批准成立并落户南宁。
(三)保护资源的举措严格有效,管护更加到位。用途管制全面强化。在全国率先完成省级国土规划编制,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严格土地、矿产资源规划管控,规范矿业权出让和审批管理,提高矿产开发准入门槛,减少小矿山数量,重塑矿产开发新格局,生态系统源头保护制度体系日趋健全。落实耕地保护国策有力有效。连续1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坚持管控、建设、激励并重,全区批准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同比下降14%;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5.16万公顷,剥离耕作层表土4548.37公顷,完成64批7406.90公顷补充耕地指标网上交易,交易金额41.8亿元,耕地表土剥离、补充耕地指标交易面积位于全国前列;成功申报广西兴边富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3.48亿元。资源开发利用秩序持续向好。扎实开展卫片执法监督检查,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区专项执法,大力推动执法监管共同责任落实,违法行为发现率、制止率明显提高,实现自然资源部9年零约谈零问责。开展侵占农业生产用地违规建房清查整治等工作,出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疏堵并重,农村“有新房没新貌”的突出问题得到初步遏制。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持续推进左右江流域革命老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获中央资金支持15亿元。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制定3个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1座,完成19座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创建认定命名,推进一批市级绿色矿山建设;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申报国家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东兰地质公园获国家地质公园资格,新批准钦州那雾山、广西武宣2个自治区级地质公园。
(四)资源配置的创新性和灵活性更高,效益更明显。以存量换发展增量成效显著。实施盘活存量土地三年行动,计划三年盘活批而未供土地4.4万公顷。2018年全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92万公顷,完成年度任务1.4万公顷的208.57%;完成国家下达“增存挂钩”任务中批而未供土地盘活1.05万公顷,完成率为193.16%,闲置土地处置1091.15公顷,完成率为166.08%。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更加顺畅。下放增减挂钩项目立项、验收审批权限,实现增减挂钩省级“零审批”;提出允许预支节余指标交易筹措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创新举措,得到自然资源部的肯定和表扬。2018年全区批复增减挂钩项目立项903个,实施规模39.94万亩,可新增耕地31.86万亩,实施规模是前9年累计实施规模的4.58倍;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全区范围内交易10.46亿元,是前2年交易金额总量的6.62倍;获国家同意跨省调剂节余指标1.33万亩,预计可获得国家调剂资金39.90亿元。资源利用方式加快转变。首次安排102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项保障 “人地挂钩”机制实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同比下降5.16%,超额完成0.8个百分点。全区近五年(2013—2017年)平均供地率达到71.6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创建国家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达19个、“四个创新”示范点1个,创建数量全国排名靠前。
(五)资源惠民意识不断增强,采取的措施更细、更优。鼎力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单列54个贫困县用地指标2.8万亩,同比增长41.44%;专项安排1.2万亩用地指标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用好“先用后报、边建边报”政策,连续5年全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地落实率100%;新出台8个“含金量”较高的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文件,全方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三次国土调查扎实推进。完成梧州市龙圩区、贵港市港北区、玉林市北流市3个示范县的国土调查工作,形成三调的技术、组织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解决方案,为各地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明显。投入经费2.89亿元,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1.5万多处,治理项目190处,受益人口9.28万人。全面启用县级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起,避免586人伤亡。成功申报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省份。地质调查助推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完成39个县(市、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野外工作,评价面积4.6万平方公里,初步圈定富硒土壤面积2.91万平方公里,为广西深入开展“10+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发布实施新一轮征地统一年产值,被征地农民补偿标准上调13.75%
(六)自然资源领域各项改革系统推进,政策红利释放更加充分。深化“放管服”改革。将乡镇批次建设用地、土地规划修改审批权委托或下放设区市政府,缩减建设项目规划修改审批时间1个月左右。深化用地审批“三级联审”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矿权审批“三级联审”,用地报件一次性通过率提高78%,用矿审批提速46%。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的“南宁模式”叫响全国,“最多跑一次”服务平台在河池市率先运行,实现全区落地。用地用矿“三级联审”和不动产登记改革等工作经验,获国家层面肯定。不断创设广西自然资源改革样本。深入实施“广西国土品牌”创建活动,集中涌现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北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12宗,面积6330.88亩,成交价款15.24亿元,入市规模继续保持全国试点地区前列。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持续深化完善。平果县采矿临时用地制度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南宁土地二级市场改革试点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改革稳步推进。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严格落实连续、稳定、转换、创新工作要求,订立并严格执行“五个决不能”的改革过渡期工作原则,区、市两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圆满完成人员转隶、集中办公等各项任务,全区自然资源系统集中统一管理迈入新阶段。
(七)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健康发展,基础性支撑保障作用更加彰显。首次实现同时期0.2米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全区覆盖,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实现优于1米、优于2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全区覆盖;完成102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升级改造和平台部署,新增建设8座北斗高精度基准站,形成覆盖全区及周边地区的北斗导航系统高精度服务能力;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提供系列地图保障服务,获中央代表团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等各方一致好评;完成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系统平台搭建和数据生产,为数字广西建设提供空间基础设施;组织开展广西实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实现自然资源监管从二维到三维转换进行有益探索;完成全区乙级测绘资质单位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三年一覆盖;遥感数据在自然资源、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糖业管理、住房建设等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八)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干部队伍建设呈现新气象。在全系统大力倡导“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理念,通过发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标杆效应,选人用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2018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对我厅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测评反馈,其中选人用人总体评价好的占96.85%,比2017年度提高25.42%,比2016年度提高44.26%,对新提任的厅机关干部的认同率均在92%以上,特别是对新增加的测评内容“党组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选人用人领导把关作用”的看法好的占98.43%,对“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看法好的占96.85%。全系统干部职工对厅党组选人用人给予了充分肯定,总体情况优良,系统上下创先争优、干事创业氛围越来越浓。政务服务展现新成效。公文按时办结率达99.64%,在区直单位排名前列;政务信息资源发布率达100%,经自治区政府考核获得满分;厅政务服务窗口连续七年获先进单位;网站绩效评估连续多年排名保持在全区政府网站、全国自然资源系统网站前列;103件自治区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按时办结。
二、2019年工作打算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经历体制重大变革后的开局起步之年,做好各项工作非常重要。全区自然资源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履行“两统一”职责,更加注重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更加注重维护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更加注重自然资源系统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自然资源节约高效开发利用,更加注重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创新,全力服务和促进全区高质量发展,着力开创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新局面。
主要工作目标:
——促发展。绘好国土空间规划这张蓝图,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把该开发的地方高效集约开发好,把该保护的区域严格保护起来,引导和约束各地严格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将保障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持续深化自然资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聚焦工业企业用地贵、用地难和资源型产业用矿保障问题,完善制度政策,推动企业降本减负取得更大的实效。科学配置稀缺的资源要素,优先保障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项目以及我区补“短板”项目建设。
——护生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战略定力,贯彻严起来的总体要求,坚决守住“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壮美底色;遵循规律、系统推进,抓好生态空间管控,实施重大生态修复项目,增强生态保护修复的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推行绿色勘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坚决打击非法开采和占用自然资源以及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助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更加绚丽。
——提效益。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绿水青山的价值评估核算、市场交易、生态补偿机制,搭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桥梁。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的“风向标”,抓好“增存挂钩”机制落地落实,把好矿产勘查开发准入门槛,在倒逼各地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下更大的功夫。坚决破除资源无效低效供给,按照“保落地、保开工、保当期”的原则,将有限的增量指标采用核销制精准配置到急需项目上,以资源利用方式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服务。聚焦自然资源领域当中“群众最企盼、企业最在乎、社会最关注、发展最需要、攻坚最困难”的事,持续深化自然资源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废改立”,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竞争力。认真对标全国先进找差距补短板,力争在“三级联审联批”、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服务保障发展的行政效能。
——惠民生。坚定不移把支持脱贫攻坚作为头号工程,用活用好自然资源扶贫政策,紧紧抓住“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指标交易这些好政策,筹措更多的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继续单列贫困县用地指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地应保尽保,继续实施“先用后报、边建边报”政策,为完成全区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全方位基础性支撑;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力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持续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加快健全4个制度,切实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制度“查清一套数”。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试点,探索建立“统一组织开展、统一法规依据、统一调查体系、统一分类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数据平台”的“六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继续开展基础性、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完成国家级地理国情监测任务。当前,重点要扎实推进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为今后国土调查过渡到自然资源调查奠定基础。
——加快健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发好一本证”。按国家部署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登记试点,逐步实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覆盖;规范做好林权、海域使用权等全类型不动产登记,衔接做好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统一登记。聚焦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标全国先进,开展不动产登记指标百日攻坚行动,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已有《不动产权证书》商品房买卖的转移登记、实体经济企业不动产登记、抵押权首次登记,在受理资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全部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开展不动产登记窗口规范化建设,着力解决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人员不足、待遇低、流动性大以及办公场所不足的问题,推动实现不动产登记效率和服务质量双提升。不动产登记违规收费要按要求全面清退到位。
——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管好一本账”。根据国家部署要求,适时启动我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逐步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逐步明确自治区直接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清单和空间范围;按照国家部署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一本账”报告制度。做好自治区本级国有土地资产处置,协调推进军地土地置换整合;完成5万亩自治区本级国有土地收储盘活任务,协同做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申报和发行工作,探索推进土地储备制度转型创新,助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加快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好一个平台”。以完善“绿水青山”价值评估核算机制为基础,逐步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市场交易机制、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通道;按国家部署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制定规范全区土地一级市场管理工作的政策文件;继续深化南宁土地二级市场改革,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案例和经验;出台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相关制度;修订自治区产业园区土地管理办法,建立用地监管协议机制,促进土地供后联合监管;制定第三批广西矿业权市场基准价,探索制定部分矿种矿业权出让收益基准率,进一步完善矿业权交易制度,有序推进“净采矿权”出让等改革,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市场化配置;推进自然资源领域信用体系制度建设。
(二)加快构建3个体系,切实履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
——落实“多规合一”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启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构建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为支撑、详细规划为基础,全区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组织领导、配优配强技术力量,年内完成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建设,全面启动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完成县域村庄布局工作;有序推进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坚持“示范先行、精品随行、应编尽编”的工作思路,分期分批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争取完成300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
——落实“全域管控”构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落实国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把土地用途管制扩大到林地、草地、河流、湖泊、湿地等所有生态空间,探索建立切合我区特点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体系、运行体系和监督体系。开展自治区国土空间准入、自然保护地等特殊区域用途管制政策研究。根据国家部署开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测评估,提高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信息化水平,探索构建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和用途转用监测系统,增强统计分析能力。拟定和落实城乡规划管理等用途管制政策,做好与现行城乡规划许可有关政策的衔接,细化城乡规划许可配套办法并抓好监督实施;优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管理,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市、县核发“一书三证”的调研、指导和监督。
——落实“一体修复”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一体化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基础调查,启动全区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完成漓江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大力推进漓江流域、左右江流域革命老区、巴马盘阳河等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从严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出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清退,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争完成南宁市西乡塘区、北海市铁山港区、贺州市平桂区3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完成兴边富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整体成效评估和验收;完成2019年第三期整县推进土地整治重大工程80%以上的子项目竣工验收;土地整治历史项目要全面收尾。
(三)抓实7项工作,坚决扛起高质量发展的资源保障部门职责。
——全力服务保障全区高质量发展。强化自然资源要素支撑。坚持试行和完善自治区专项用地指标核销制,落实“人地挂钩”“增存挂钩”机制,切实做到精准配置“增量”保重点,大力挖掘“存量”保一般。加强全区用地计划执行动态分析研判,适时、合理调剂用地指标,向落实增减挂钩、耕地保护、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成效突出的地区倾斜。建立全区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库,促进自治区、市两级补充耕地指标充易,提高项目用地占补平衡保障能力。坚持陆海联动、河海兼顾,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做大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大力助推生态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竞争力。创新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开展自治区重大项目、产业大招商项目用地保障攻坚突破“四个一”行动,即:出台一套保障制度、组建一支服务队伍、编印一本服务手册、建立一个考核体系,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形成有效投资。出台加强交通建设项目用地保障的实施意见,统筹解决我区交通建设前期工作不实,不按规划选址及项目线位随意变更等突出问题。推动矿业转型升级。严格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实施,严格矿业权出让计划管理,优化勘查开发布局;规范自治区预留砂石采矿权指标调剂,严格采矿权数量和保护性开采矿种开采总量调控,做好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处置;稳步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强化绿色勘查,力争再新增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完成15座以上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创建,部署全面推进市级绿色矿山建设;健全重要矿产资源开发、重要矿种“三率”指标管理,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完成钦州、北海海砂采矿权出让,确保香港机场扩建工程按时供砂;加强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完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管理,推进整体压矿评估,强化矿山储量动态监管;抓好矿产资源领域安全生产。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完成“大棚房”整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汲取秦岭事件教训,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确保3月底全面完成“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任务。认真总结“大棚房”问题经验教训,加强设施农用地监管,开展设施农用地核查,查清设施农用地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适时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制度体系,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农地非农化问题。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耕地保护是基本国策,守不住就是历史罪人!要借助“国土三调”查清查实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利用状况和分布,结合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合理调整补划永久基本农田;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提高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审查与补划效率;组织制定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实施意见,利用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管系统,及时发现、制止、查处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行为;调整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及使用政策;督促各市实行最新一轮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完成承诺兑现的耕地提质改造任务;组织做好储备补充耕地核查和新增耕地核定工作,严把补充耕地质量关,确保新增耕地位置、地类、面积、耕地质量等别真实、准确,对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等主观故意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分解下达盘活存量用地、近五年平均供地率、土地闲置处置任务,并纳入设区市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6万公顷,实现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同比下降4.4%以上,供地率在全国排名有提高;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奖惩措施,完成盘活处置20%的2015年以前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制定全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加快闲置土地立法进度,构建闲置土地处置和预防共同责任机制;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统一监管平台,强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全力做好国家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力争将柳州创建为全区首个示范地级市,示范县创建数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开展自治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的评比和表彰。
——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赢打好自然资源领域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目标,坚持政策扶贫和定点扶贫两条主线同步发力,力争取得更大的实效。在政策扶贫方面,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抓好扶贫政策实施,缩短政策落地见效周期,单列每个季度贫困县用地指标不少于1000亩,优先将极度贫困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纳入国家跨省域调出计划,助力决战“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开展“增减挂钩规范管理年”活动,排查质量不实、数据失真和管护不严问题,保证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打造1~2个精品示范工程,深化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持续推进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找水打井行动,力争再成井一批,解决一方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在用地计划、综合整治、矿业权配置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力度;开展2019年计划脱贫摘帽县专项服务,做好防城港市片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督导工作。在定点扶贫方面,采取政策优待、项目倾斜、技术服务、增派队员以及“订单式”服务等方式,对巴马和环江两个定点扶贫县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各后盾单位、扶贫工作队也要认真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精准设计分段目标,全力以赴抓落实,确保两县顺利脱贫摘帽。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根据自治区正在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美丽广西•幸福乡村”活动,认真梳理“三项行动”中涉及自然资源部门职责的事项,细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制定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不断调整优化配套措施,并在操作层面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准,推动政策落到实处。允许各地预留建设用地规模用于农业设施、乡村旅游等建设;继续安排一定比例的用地指标专项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农民住房建设,足额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抓好地质灾害防治生命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立项安排广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并全力组织实施;完成不少于15个县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化建设,协调推进监测预警数据共享;组织实施第一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中央下达预算项目,启动突发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加大历年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推进力度,加快完成并验收,逐步减少地质灾害隐患。持续推进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启动实施罗城、融水等16个县(市、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完成2018年实施的39个县(市、区)地球化学调查采样分析及成果报告编写,科学评定土地质量,新圈定一批富硒土壤分布区,为打好“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为脱贫攻坚、特色农业发展以及土地管控、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深化改革蓄积发展新动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自治区深化“一事通办”改革加强权责清单规范化建设要求,调整各级自然资源行政权力清单,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整合优化新增行政审批事项,确保测绘领域和建设项目“一书三证”新增审批事项承接到位;推进建设项目用地预审、选址意见书核发并联办理;做好国家下放矿业权登记审批事项的承接,研究下放部分矿业权登记审批事项;制定建筑用砂石土类矿产资源储量地质报告(地质简单测量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三合一”编制大纲,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审批效率;继续深化建设用地和矿业权登记审批“三级联审联批”改革,不断提高用地用矿审批效率和服务保障能力。大力推进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改革。继续推进北流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土地管理法》修订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总结桂林旅游产业用地试点经验,跟踪、指导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落实支持政策。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促进机构、队伍、业务、新老、文化的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实现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协同、运行机制高效的目标;协调理顺城乡规划管理职能的承接以及农田整治、农村宅基地管理等职能划出,确保有关职责平稳衔接过渡。继续推进广西自然资源品牌创建活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阻碍自然资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要素活力、推动乡村振兴、补齐民生短板、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发挥作用的突出问题,努力尝试突破性的改革创新举措,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发挥改革的整体效应。既要对标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特别是江苏不动产登记、浙江“标准地”“千万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广东“三旧改造”“垦造水田”等,又要结合广西实际,敢破敢立,努力在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在各级政府机关部门、在全区自然资源系统争做标杆、立示范,争取再创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各地好的做法要注重集成提炼,及时上报。
——维护自然资源管理良好秩序。推进完善自然资源法治体系。做好自治区测绘管理条例修订工作,适时修订自治区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配合立法机关完善“放管服”改革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时修改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确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成立自治区自然资源行政复议委员会,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有关制度,强化跟踪问效;针对行政复议应诉案件类型集中、地区集中、承办单位集中的特点,完善问题分析和反馈机制,推动行政争议源头治理。深入开展自然资源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要围绕自然资源管理领域职能特点,对矿业权出让、矿山开采、土地征收、执法、土地开发整理等工作中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进行全面排查分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依法依规移交问题线索。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跟踪督导和重点整治,健全监管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努力实现不发生黑恶势力参与渗透自然资源领域行为现象,黑恶势力在自然资源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清除。强化自然资源督察执法。推动自然资源执法职能到位,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采取直接立案查处、挂牌督办、公开通报等方式,从严从快查处土地、矿产、国土空间规划、测绘违法等领域重大、典型案件,重点查处农地非农化乱象,特别是涉及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侵占自然保护地,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权益的违法违规问题;强化基层巡查制度落实,夯实乡镇监管主体责任;落实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制度,明确乡镇四所合一执法边界;加强和改进卫片执法手段,做好“季度+年度”卫片执法、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回头看”等工作,积极配合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广州局开展年度例行督察和专项督察,推进督察发现问题整改。牢牢把控信访工作主动权。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工作基本原则,压实信访工作主体责任,厅机关各处室、厅与市县(区)局之间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认领责任,绝不允许推诿扯皮,谁家的孩子谁一定要负责管好;修订完善各级自然资源信访工作制度,开展信访工作“三化”全面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自然资源信访设施标准化、业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水平;采取包案推动、专项治理、综合施策、多元化解等创新举措,力促信访积案化解;加强信访工作源头治理,抓小抓早,就地化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事喜事非常多,大家一定要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强化措施,切实做好重大敏感时期的信访工作。
——加强测绘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启动广西“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更新覆盖全区的优于1米和2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力争14个市主城区实现0.5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覆盖,强化遥感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基础测绘转型升级,开展新型基础测绘技术体系研究,稳步推进试点生产;鼓励各市申报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推进广西实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二期)、北斗高精度基准站网加密、中越边境区域1:1万DLG(数字线划地图)数据生产、南宁标准基线场及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微型网升级改造、柳州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二期建设、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等基础性工作,服务促进数字广西建设。加强测绘行业管理,强化地理信息安全、地图市场监管、应急测绘保障、测绘成果管理和共享应用,推动“天地图”在自然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等领域广泛应用,协调推进地理信息工作,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持续提高自身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科技支撑和对外合作。启动广西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提出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意见;全力支持国家海洋四所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南宁)、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积极申报创建省部级科技创新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组织申报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培育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潜力;编制自然资源对外合作中长期规划,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构建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和科研平台的共享机制;办好2019年第十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抓好中国—东盟矿业人才交流培训,推动矿业信息交流与共享;完成援建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建设和移交使用。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全系统重点工作综合督查,加大跟踪问效和追责问责力度,提高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基层干部职工的执行力和服务水平;配合做好自治区审计厅对我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有关工作;整合厅二层机构,根据发展实际增设新的单位,切实提高直属单位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加强和改进思想宣传工作,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完善厅内控系统和制度建设,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抓好内部审计工作;认真抓好政务信息、政务公开、信息化建设、离退休等工作,争取再上新台阶。
(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做到党的政治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特别是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互促共进、落地见效。修订厅党组工作规则,充分发挥厅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夯实党建基础、创建党建品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督查,举办系列主题党日实践活动,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认真开展“基层减负年”活动,下决心减文控会,力争今年把会议和文件数量压减三分之一以上;减少督查检查考核频次,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大家腾出更多的时间抓工作落实。认真整治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地方和部门利益至上、机构改革后“新官不理旧事”等问题;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不动产登记、审批窗口以及厅机关办文办事作风专项整治;继续开展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决抓好反腐败斗争,紧盯重要环节、关键岗位加大反腐力度,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切实把纪律挺起来、把规矩立起来,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努力营造自然资源系统良好政治生态。认真抓好自治区党委巡视原测绘地理信息局反馈意见整改,确保整改全面、彻底、到位;完成3个直属单位政治巡察任务,组织开展政治巡察“回头看”;举办廉政整训班和全区纪检干部培训班,强化廉政教育。
编辑: 审核: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