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2021-03-10 00:00     来源:厅办公室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疫情大考特殊之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克服疫情、汛情等多重影响,聚焦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狠抓落实,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

一、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坚持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在服务全区夺取双胜利中彰显新担当。全力助推复工复产稳增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迅速推出紧急项目先建后补、重大项目上门服务等超常规举措,上门服务重大项目330多个,具备用地条件的1298个重大项目用地实现应保尽保。全区土地出让收入1682.43亿元,同比增长24.90%,其中自治区本级土地出让收入67.52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出让矿业权221宗,成交价53.02亿元,同比增长85.77%。贵港市创新推行四办服务专员办”“司法征收办”“土地供应办”“服务热线办)举措,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快规划编制保障用地空间。出台过渡期两规一致性处理政策,保障105个重大项目用地空间。来宾市全区率先开展两规一致性处理,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自治区和8114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初步成果,构建了涵盖460个专题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和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同步指导推进19个自治区级专项规划编制,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通过专家审查。全国率先研发推广村庄规划调研和征求意见APP”,率先开展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累计落实奖补资金1亿多元,完成750个行政村(1万多个屯)的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及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典型做法获自然资源部表扬,并在全国会上作经验发言。着力破解耕地占补难题。完成自治区级新增耕地备案审查544个,水田指标入库超过15万亩,为历年之最。耕地提质改造承诺兑现率达85%,实现历史性突破;完成763个项目补充耕地方案审查,落实占补指标0.71万公顷,解决了贵南高铁等大批重大项目占补难题。崇左市入库水田及新增耕地指标量均位居全区第一。创新实施交通沿线土地综合整治,获自然资源部肯定和大力支持。

(二)坚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实现新突破。放管服改革提速增效。按照能放即放原则,将部分农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农村宅基地审批、测绘资质审批等权限下放,赋予地方更多的审批自主权;按照放是原则,不放是特例要求,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核发下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目前,用地报件一次性通过率从原不足20%上升至86%,重大项目用地、矿业权审批时限均压缩至14个工作日(法定40个工作日);测绘审批压缩率58%;依申请行政许可事项100%网上办理。柳州市标准地改革试点成效明显。不动产登记领跑全国。全区一般类型不动产登记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1小时办结,不动产抵押登记窗口前移至2178家银行网点实现即时办结,各项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改革经验获自然资源部发文全国推广。南宁市全国首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模式;百色市全区率先实现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贺州市打造零次跑平台,推出不动产登记便民举措;防城港市创新思路举措妥善解决大量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规划许可管理不断规范。全国率先研发使用自然资源规划综合审批系统,首次将全区所有规划许可事项纳入同一平台进行审批和管理,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实行一表办结,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由原来的6项申请材料简化为一表一方案,审批效率和监管水平明显提高。矿政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开启广西矿产资源管理地方法规实施20年来最大、最全面的改革,实行同一矿种矿业权出让登记同级管理、精简矿业权登记材料、改进储量管理等举措,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改革后,广西已开发利用矿种85种,其中63种下放由市级出让登记,占比74.1%。圆满完成《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铝土矿》《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膨润土、滑石》(制)修订工作并由部印发实施。征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全国率先由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过渡到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确保用地及时报批。中马钦州产业园净地征收新模式,把土地强制征收转变为合作协商征收,土地征收效率大幅提高。

(三)坚持严守红线底线,在擦亮广西金字招牌中展现新作为。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左右江、漓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新成效。实施22个自治区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获批17个国家级试点项目。新争取中央资金4.86亿元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推进海岸带保护修复,所获资金排名全国第一。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治理模式,获自然资源部高度赞赏。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扎实落实鹿心社书记三个一定,一个全力要求,建成绿色矿山341座,同比增长626%。梧州市绿色矿山建设完成率排名全区第一。全区近五年平均供地率为71.85%,河池市近五年平均供地率位居全区首位;盘活存量土地2.77万公顷,任务完成率为145.64%,玉林市盘活存量任务完成率全区第一;增存挂钩任务全面完成。执法监管形成高压态势。圆满完成521大棚房问题、174个违建别墅问题整治;基本摸清核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底数,疏堵并重推进专项整治,新增势头明显下降,农村村民合理建房审批渠道基本畅通;牵头开展打击非法开采海砂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行政、刑事案件425起;全系统排查移交涉黑涉恶线索1348条,配合查处案件87件,出台20多个制度文件规范管理堵漏洞,获评全国扫黑除恶先进单位。安全生产防线不断巩固。相继开展强监管严执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打击非法开采稀土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在自治区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中获评定优秀等级。

(四)坚持资源惠民利民,在推动民生改善中体现新成效。增减挂钩筹集扶贫资金突破90亿元。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区内交易60.71亿元,同比增长51.43%;争取国家跨省交易节余指标1.08万亩,预计可获资金32.40亿元,到位资金已全部拨付贫困县。帮助巴马、环江两个定点帮扶县顺利脱贫摘帽,其中帮助巴马筹措资金累计超过6亿元,助推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获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地灾防治能力不断增强。自主研发两套地灾监测预警系统,初步探索出一套高精度、自主可控、经济实惠的地灾监测预警技术。出台广西首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预算标准》。争取中央资金4.72亿元实施地灾防治项目,所获资金创历史新高。坚持人防+技防,成功预报地质灾害7起,避免1042人因灾伤亡。其中桂林市成功组织避让4起地质灾害险情,避免863人因灾伤亡,获全区通报表扬。有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将用地指标核销、先用后报、边建边报等特殊政策扩大到脱贫攻坚四大战役项目。出台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新政,保障生猪养殖设施农业用地5502.6万亩。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平均登记发证率达90%以上。矿产扶贫取得新成效。向都安、大化、隆林等7个贫困县调剂砂石采矿权指标9个,成功出让15宗采矿权筹措资金1.48亿元用于助推脱贫攻坚。

(五)坚持夯实基础,在推动治理能力提升中取得新进展。第三次国土调查高质量完成。全区111个县(市、区),3300多专业技术人员历时三年,全面完成了覆盖全区的1500万个图斑、9个专题图层的调查成果,为自然资源部门履行两统一职责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信息化建设保持全国前列。基本建成全国唯一可全区推广应用的农村宅基地审批系统,有力支撑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厅机关政务数据治理与应用改革工作总分排名全区第2,数据治理专项排名全区第1两服务、两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实现全区影像多次覆盖,直接节省财政资金近1.2亿,向149家单位提供共享领用服务487次、数据5.37万景,分发量是2019年的4.3倍。2020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南宁召开,与会代表超4000人,全面展示了全国地理信息产业的最新成果,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高校等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全国首创北斗+广播基合导航系统,并在车道级导航等领域成功试点应用。国家应急测绘保障南宁基地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彩虹四大型无人机成功首飞。广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自然资源部2020年综合评估中获得五星等级,实现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融合使用。编制《2021年广西两会用图》,全面展现全区最新战略布局和十三五成果,深受与会代表委员好评。出版广西首部大型综合性历史图集《广西历史地图集》。开展广西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应邀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在全国率先研发互联网+地图审核系统,实现全区地图审核一网通办 厅数据服务基地正式揭牌,多家直属单位顺利入驻。

(六)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呈现新气象。政治建设坚定有力。自觉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题词精神贯彻到自然资源工作全过程,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正风肃纪不断深入。制定三级书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层层夯实责任。联合自治区林业局、海洋局党组与驻厅纪检监察组,创新推行自然资源行政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共享监督成果,提高精准监督水平。制定《全系统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构建制度化+信息化监督体系,推行阳光审批+不见面审批,得到自然资源部主要领导高度肯定。扶贫领域抓系统、系统抓工作成效明显,在全区会议上作经验发言。开展第二轮政治巡察,整改问题605个,追缴土地、矿权出让金、违约金1.6亿元。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发力。修订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意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178次,实现机关党员教育全覆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和应对处置,出版《自然资源舆情》249期,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干部队伍焕发新面貌。2019一报告两评议测评反馈中选人用人总体评价好的占98.55%,连年创新高。全系统干部履职尽责、善作善成,厅机关和直属单位个人记三等功6名,受嘉奖70名,受表彰先进集体50个,先进个人150名。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年,做好自然资源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聚焦重点、把握关键,坚持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奋力完成2021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大力实施要素保障攻坚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要素保障方式要再优化。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批准前指导各地做好过渡期规划保障,支持各市县按照原土规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20%统筹划定过渡期城镇开发边界。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计划指标分级分类保障机制,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重点保障范围。优化用地指标核销制,凡是符合自治区核销条件的项目,一律从快予以核销。支持各地整合国有农垦、监狱农场、国有林场、水产畜牧的土地用于保障地方发展。产业用地用矿保障要再强化。加大产业用地保障力度,统筹优化工业园区布局,将工业园区纳入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引导各类工业项目在工业园区内集中布局。强化标准地与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供地政策的组合实施,推行城市规划区、园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压矿区域等整体评估,帮助企业降本减负。全面推行绿色勘查,加大战略性矿产和我区优势矿产勘查力度,推进深部找矿,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全力支持做大做强铝、锰、有色金属等产业,打造碳酸钙、稀有稀土等新兴千亿元产业。资源利用效率要再提升。树立亩产论英雄理念,严格各类建设用地标准控制,积极推进土地复合利用,推广节地技术、节地模式,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启动新一轮盘活存量土地专项行动。重点要加大对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利用工业用地的盘活力度,对闲置土地严格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进行处置,符合规定应当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坚决依法收回;建立健全以工业用地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加投资监管协议为依据,按照谁提出、谁监管、谁负责原则实施的双协议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严格入园项目用地规模把关,强化产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建立考核体系,实施严格考核,全面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全区年底要实现近5年平均供地率达到69.5%,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比例分别达到20%30%。服务保障效能要再增强。持续完善升级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四个一行动,实行专班推进上门服务清单管理定期考核的闭环管理工作体系,压实重大项目用地保障责任,提高项目依法合规落地效率。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加快建立自然资源批后全程管理信息系统,推动重审批、轻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尽快启用重大项目用地全程监管系统,构建重大项目用地审批供给监管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现重大项目用地情况及时精准调度,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认真学习借鉴湖南省构建自然资源“1+N”“1”是常规监测,“N”是多个专题监测)卫星监测体系的工作经验。

(二)大力实施规划引领攻坚行动,推动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有序。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坚决落实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四统一要求,立足自然地理格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三调为底版,完善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不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按照落实格局、整体稳定、局部细化、生态优先的原则,优化细化主体功能分区,制定主体功能区特色名录,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强首府战略和北钦防一体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城镇建设要严格限定在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高质量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编制完善全区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力争4月底完成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批复后3个月内报自治区政府审查。按照急需急编的原则指导市县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力争6月底完成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9月底前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统筹推进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引导和促进城市更新,塑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同步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将三条控制线纳入全区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一张底图,实行严格管控。加快规划政策技术体系和用途管制制度建设。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推进编审分离,加强行业管理。构建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新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加快广西市县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建设,建立与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相适应的政策体系、运行体系和监督体系。深入开展规划许可规范管理年活动。巩固深化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不断完善并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规划综合审批系统,补齐全区规划审批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短板。强化规划许可管理常态化监督监管,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升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三)大力实施粮田守护攻坚行动,推动我区粮食安全防线更加牢固。合理确定耕地保护目标。完成好十三五时期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期末考核。根据三调成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合理确定新一轮耕地保护目标,并落实到具体地块图斑,责任落实到市县政府。调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对现有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优进劣出,确保永久基本农田落地落图。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开展补充耕地潜力调查,系统谋划补充耕地工作。加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和补充耕地指标统筹调剂力度,大力促进自治区、市两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做好全区各市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和置换,切实解决市域间补充耕地指标不平衡的问题。组织做好全区新增耕地核定及报备入库工作,严把补充耕地质量关,确保新增耕地位置、地类、面积、耕地质量等别真实、准确。实施交通项目沿线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破解交通项目耕地占补难题,助推交通强区建设。强化耕地动态监测。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影像和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实地巡查等方式,定期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既要加强农用地转向建设用地的管制,遏制耕地非农化,也要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加强农用地内部由耕地转向林地、园地、草地、农业设施建设等用地的管制措施,防止非粮化。加强和规范征地管理。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征地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征地批后监管,维护良好征地秩序;推动落实成片开发土地征收,研究制定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规定。提升设施农业用地监管水平。指导各地按照有关要求,做好设施农业用地备案和上图入库工作,落实设施农业用地长效监管。

(四)大力实施改革创新攻坚行动,推动要素活力动力释放更加充分。加快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国家部署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我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逐步明确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自然资源清单。适时开展全区范围内的清查工作,建设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系统。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生态价值核算、资产负债表(平衡表)编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试点,向自治区人大专项报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改革。全面铺开、分阶段分层级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以及江河湖泊、森林、湿地、草原、海域等自然资源的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协助自然资源部完成珠江流域西江干流中下游段(广西段)的确权登记;分步分批推进林权登记工作,积极妥善推动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逐步完成林权数据整合。扎实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建立建设用地复垦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弹性管控机制以及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市场化机制,促进土地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加强和改进自治区本级国有土地管理工作机制,规范自治区本级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完善土地储备管理工作机制。在入市需求集中、工作基础好、土地管理水平高的地区,先行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逐步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机制。完善土地市场秩序监管制度。推进12个市级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指导各市、县按期推进城镇基准地价更新与完善,加快制订标定地价及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深化拓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广使用电子证照及电子材料,加强不动产抵押贷款和登记业务协同办理,进一步提升部门信息互通共享水平和利用效率,实现全区不动产登记跨省(城)通办”“网上办理和自贸区“24小时不打烊,保持我区不动产登记国内领先水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用地用矿三级联审提档升级、提速增效。调整下放自治区级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审批权,除自然资源部下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跨设区市的项目外,属自治区本级审批权限的,全部下放给各设区市。将乙级测绘资质初审下放至设区市,进一步压缩审批环节,推动线上办理,逐步实现全程网办。加强协调联动,加快实现用地用矿用海用林手续同步办理。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不断深化矿政管理改革。继续落实鹿心社书记三个一定,一个全力要求,全面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年底实现全区应建矿山的80%达标建成绿色矿山的目标。编制完成第四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抓好矿业权出让分类分级管理,不断规范矿业权出让交易行为,加强矿业权出让监管,建立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矿业权出让交易市场;全面完成净矿出让试点任务;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科技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推广采矿临时用地边开采边复垦模式;推进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管理改革;严格执行矿业权准入条件,优化调整矿业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矿业转型升级,推动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五)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攻坚行动,推动我区金字招牌更加靓丽。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对三调发现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等用地中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水资源受限的,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逐步进行调整。立足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相关规划任务安排和广西生态修复需求,科学编制全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分阶段提出生态修复目标和空间布局。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出台《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办法》,遵循谁修复、谁受益原则,将矿山生态功能修复和后续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统筹考虑,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等激励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推进我区矿山生态修复。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按照突出安全功能、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的次序,以系统观念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重点要配合加快完成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积极争取中央重点生态环保资金支持,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各工程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国家和自治区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实施,力争到2022年全区各县(市、区)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达到3个以上。继续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逐步恢复自然岸线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功能。

(六)大力实施专项治理攻坚行动,推动自然资源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持续推进落实重大专项整治。积极运用自然资源行政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工作机制,在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中提高专项治理效能。要在摸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八不准,坚决遏制新增问题。在把握好存量问题整治力度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畅通农村合理建房需求的审批工作,鼓励开展乱占耕地建房存量问题分类处置试点,依法依规推进分类处置、分步整治工作。适时开展违建别墅与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回头看,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开展打击整治破坏稀土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坚决遏制稀土矿区盗采行为;继续保持打击违法盗采海砂专项整治高压态势,维护国家资源权益和海洋生态环境。切实提高执法监管水平。聚焦严起来的总要求,采取直接立案、挂牌督办、约谈问责、公开曝光等方式,紧盯实质性违法问题,既要处理事,也要追责责任人,切实传导执法压力。加快推进耕地保护督察和历年例行督察挂账问题整改。完善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增强早发现、早制止能力,提升执法效能。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完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地方配套政策。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纠纷调处等工作,以跨省跨市重大权属纠纷案件为重点,稳妥抓好权属争议和信访纠纷化解。针对征地信息公开、投诉举报、不动产登记和信访等案件,严格落实复议应诉、信访职责,及时化解争议。依法依规处理群众诉求,推进平安广西建设落地见效。扎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完善自然资源社会信用体系和管理平台建设。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升自然资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住宅用地和储备土地信息公开,在住宅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中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加大土地要素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出让商品住宅用地可配建一定比例的租赁住房,完善规划和出让条件,促进租购同权。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对公租房等保障性租赁住房要应保尽保,其用地可计入成片开发中的公益性用地比例,也可依法单独实施征地。加强地灾综防体系和防治能力建设。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全面完成全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35个县的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查清隐患与风险;加大投入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搬迁;加快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安装1050套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设备,推动地质灾害从人防人防+技防转变;加强宣传培训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大力实施资源富民攻坚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政策支持更加扎实到位。强化乡村规划建设管控。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指导各地按照一村一图一表一则要求和简易型实用性村庄规划审查要点,加快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查报批,做到规划先行、注重质量、从容建设。建立健全村庄规划奖补政策,完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继续推进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指导各地通过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制订村庄规划设计通则或农房建设规划管控办法,优先实现高铁、高速路沿线和江河海沿岸以及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高铁站等重点地区的村庄规划管控。做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监督监管,实现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应发尽发。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农业农村部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号)要求,把准政策界限,统筹规划布局,注重增存并重,严守红线底线,严格实施监管,全力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争取国家支持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内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交易。力争组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不低于2万亩,争取筹措资金70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通过土地、矿产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发挥地质调查优势,持续推进富硒富锗土壤调查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广西特色农业提速发展。切实维护农村村民资源权益。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加快推进农村不动产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力争年底实现权籍调查和数据整合全覆盖,确权登记发证率达90%以上,农村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基本建成,全面完成农村不动产数据汇交。

(八)大力实施数字赋能攻坚行动,推动自然资源治理更加协同高效。加快构建六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重点要做好三调成果分析评价、发布和共享应用工作。同时,要加强自然资源综合监测工作,加快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张底版、一套数据、一个平台。开展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加快完成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地理国情监测和广西自然资源实体一体化整合与分析评价技术、北仑河口滨海湿地专项调查两项国家级试点工作。各级自然资源部门与林业部门要配合中国地调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完成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按国家统一部署开展自然资源专项调查。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支撑。扎实做好全区年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加快推进广西北斗高精度基准站网建设运营和网络优化项目立项建设。从统筹各行业部门数据与需求、提升数据覆盖面积和频次两个维度,推动全区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统筹工作迈上新台阶。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试点,创新开展实景三维广西建设。继续探索研发北斗、遥感、实景三维技术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普适性及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和模式。持续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监督检查、测绘资质巡查、测绘安全生产检查,加强测绘行业监管,切实从数据资源、系统平台、服务方式和管理体制等多方面,推动测绘工作向两服务、两支撑转型变革。持续开展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和地图监管,组织做好第五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大赛选拔赛。依托国家应急测绘南宁基地,健全平战结合机制,推动应急测绘工作为自然资源部门的急、难、险、重工作提供支撑。深化天地图·广西区、市、县节点一体化建设,加强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深度融合,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探索创新测量标志保护举措,加强测量标志分类保护。依托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协助开展招商引智,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军民融合工作。充分发挥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全力支持海洋四所优化整合广西涉海科技资源,联合区外优秀海洋科技力量,共建海洋领域广西实验室。加快组建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持续抓好一所一基地三中心等科研创新应用平台建设,推动尽快形成一批技术创新和应用成果。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全面推动市级卫星分中心节点建设。完善科技成果的登记与推广应用。筹备办好第十一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提高中国东盟矿业信息服务平台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东盟矿业人才交流培训;做好首届中国东盟国家蓝色经济论坛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果展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构建“1+1+1+3”信息化建设体系。结合广西电子政务网建设要求,在现有自然资源业务网基础上,构建由业务专网、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协同服务的自治区级自然资源一张网,并实现与壮美广西政务云的深度融合。加快整合已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矿产资源、业务审批及相关行业专题数据,建立测绘为基、地上地下、陆海相连的数据体系,形成多库合一、三维立体、时空一致、业务贯通的自然资源一张图。依托一个平台,也就是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多源数据的汇聚、集成与智能分析体系。这个平台要逐步实现纵向联通自然资源部以及自治区、市、县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横向与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三大应用体系,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探索建立一码管地体系。土地管理全生命周期源于地籍、归于地籍。在这方面,安徽、浙江、广东等多地已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唯一识别码的一码管地体系,也就是在用地预审(规划选址)阶段,根据拟用地范围预设不动产单元(宗地)、预编代码,将规划、审批、供地、测绘、执法、登记、交易等全流程业务和数据进行关联,实现一码可查,不仅避免了各项业务办理过程中重复提交材料的问题,还有效解决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监管不到位、信息共享集成路径不一等系列问题。我们要加强学习借鉴,结合实际创新应用。抓紧编制完成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确保高质量完成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以及7个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今后5年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改革。

(九)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做好新时期自然资源工作的强大合力。自然资源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任何时候都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自然资源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建统揽工作全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深悟透、学以致用,以坚定的政治立场谋划推进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各项工作,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善于从政治上看业务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创新思路举措,实施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坚持党建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推进落实、一起检查考核,形成党建、业务一盘棋”“两促进。不断增强组织力和凝聚力。加快推进支部达标建设,提升组织建设质量,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快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力争年内取得新突破。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举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强化意识形态责任落实,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自然资源工作总体布局。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加快建设自然资源厅融媒体中心,统筹协调全系统宣传资源,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上下联动、内外互通、网上网下融合的大自然宣传新格局,为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聚焦发展所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引进和培养年轻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拓宽干部选拔任用渠道,加强与地方人才交流,理顺自然资源部门人才进出通道,拓宽干部成长空间。着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持续在全系统倡导四为理念,贯彻十六字工作方针,践行六破六立,培养干部队伍敢做善成、敢于担责的责任意识。树立重实绩、重公认、重品行、重基层的用人导向,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自然资源干部队伍。着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充分发挥绩效考评风向标”“指挥棒”“检验尺作用,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机关服务效率。强化问责问效,落实工作督查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解决精神懈怠、遇事推诿、办事拖拉等机关效能方面的突出问题。发挥条块结合优势,推动系统执行力明显提高。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对标三级书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清单,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责任落实。修订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实现制度系统流程三统一。大力推进系统第二轮政治巡察,强化政治监督,推进问题整改。强化为基层减负工作监督,推进工作落实减负提效。落实四个融入要求,统筹抓好中央巡视整改,推进标本兼治,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督促检查,把整治四风问题与信访受理、日常监督、政治巡察、审查调查等工作紧密结合,建立重大会议会风会纪督查、工作纪律遵守检查通报制度,以小问题突破带动作风大好转。继续深化抓系统、系统抓专项整治,以严谨的作风纪律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全力支持驻厅纪检监察组开展监督执纪执法审查调查工作。深入推进自然资源、林业、海洋部门行政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出台一批规章制度,借助信息技术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聚焦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在全系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努力实现廉政风险防控管控全覆盖

 

编辑: 审核: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