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专题 >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 典型案例

桂林市渔村渔业队岸线生态修复案例

桂林市渔村渔业队岸线生态修复案例

2021-12-29 18:49     来源:本网     作者:汤建伟 谭超颖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和指导作用,促进全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日前,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通报表扬并推荐10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桂林市渔村渔业队岸线生态修复案例

阳朔县兴坪镇渔村漓江岸线生态景观修复前后对比

桂林市渔村渔业队岸线生态修复项目充分遵循“景观自然、材料自然、工艺自然”的原则,邀请当地村民共同参与,注重选用本地乡土植物,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该项目是桂林市贯彻落实安全、生态、景观次序,落实为民服务理念的生态修复理念的典型案例。

渔村渔业队岸线生态修复项目位于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之一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中,是游览漓江的必经之地。项目以实施漓江岸线修复为重点,总投资503.5万元,修复岸线450米、修复面积15638平方米。工程以景观自然、材料自然、工艺自然为原则开展设计和施工,统筹考虑防洪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岸线景观和民生需求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在保持遗产地完整性和自然生态原真性的同时,综合施策,开展岸线修复工程、景观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系统解决了污水横流、垃圾乱丢、景观杂乱和防洪安全等问题,保护了漓江生态环境和景观,改善了当地群众的人居环境,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问题

渔村渔业队生态环境曾饱受创伤。每年到了汛期暴雨肆虐,洪水把鹅卵石冲蚀的越来越少,携带的淤泥把河床侵蚀的黯然失色。由于常年受江水冲刷,原有人工浆砌石护堤已经破损,原有污水管道也出现破裂,污水直排漓江,污染环境,常年影响着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给每年乘船途经的300多万游客造成负面影响。

措施

(一)政府推动群众参与,拓宽项目推进方式。项目主导单位桂林市自然资源局、项目业主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切实做好渔村渔业队岸线等生态修复项目的选址、设计和施工管理。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邀请当地村民与规划、旅游、农村、水利、环保、园林等领域专家共同出谋划策,完善设计方案,在工程施工中,优先雇佣当地村民,既消除了村民的疑虑,吸收了村民对景观设计方面的意见建议,提高了当地村民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降低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协调难度,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二)开展岸线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护堤采用网笼工艺,格宾网笼具有通透性,间隙可生长植物。网笼里用无纺布包围防止种植土流失,再添加鹅卵石和种植土,针对漓江岸线容易被水冲倒的问题,选择种植水杉、乌桕等耐水性本地乡土植物,以整体连片载种,加重苗木根部的重量,避免或减少因洪水冲刷导致的倒伏、冲毁现象,在恢复植被时,将乡土植物的自然景观融入生态修复中。

(三)开展景观修复,提升沿岸村庄风貌。因资金不足,从阳朔白沙镇到兴坪镇大河背自然村有6公里左右的道路只修到渔村码头,剩下500米未能实施形成断头路。通过此次景观修复工程,打通了从村里到码头的最后一公里路,且将原来的简易砂石路修砌成3.5米宽的叠石路和沿江步道,岸边的叠石错落有致,树木挺拔翠绿,路边立面采用平板山石直立围边建设花槽,在保证防洪效果的同时,兼顾美化岸线景观。

(四)开展污垃治理,改善村庄人居环境。针对漓江沿岸线村庄原有污水管道破损,污水直排漓江,垃圾乱扔,污染环境的情况,项目区实施了污水、垃圾治理工程,禁止了在漓江上设置地笼捕鱼、私自经营排筏、乱养乱搭乱建等乱象,同时对原有排污管道进行了改建,实行了雨污分流,并建设了完善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保护漓江水生态环境,改善了村庄风貌和人居环境。

成效

(一)彰显了安全、生态、景观修复理念。通过自然修复为主,人工种植本地乡土植物为辅,村民共同参与出谋划策、设计施工的修复模式,确保了整个工程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人居环境需求,从村民的住宅挡墙到路面,再到河岸,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人工修复为自然恢复创造条件”的要求,最大限度保护了山水生态景观的原始风貌,渔村渔业队岸线等生态修复项目已与周边浑然一体、和谐自然,充分彰显了项目安全、生态、景观的生态修复理念。

兴坪镇渔村渔业队岸线生态景观修复前照片(2019年10月)

兴坪镇渔村渔业队岸线生态景观修复后照片(2020年9月)

(二)项目协调推动效果显著。以邀请当地村民参与设计,雇佣当地村民作为劳动人员等方式,拓宽村民参与项目建设途径,增加当地村民劳务收入约30万元,也让项目赢得了村民的拥护,村民的态度从观望转变为支持、参与,施工场地虽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占用了部分村民的菜园地,但是全村上下没有一家提出索要补偿,并无条件提供施工用地和施工便利,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项目相互带动效应凸显。紧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当地县乡政府相继投入资金支持渔村进行村容村貌改造,实施了村庄改造“五大工程”,开展了沿岸绿道、文化长廊,旅游公厕以及迁移高压线下地等一系列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村里的配套设施,使渔村村庄风貌锦上添花。

(四)生态产品价值不断显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庄风貌,促进了项目区内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落地带动了渔村旅游业的增收。在实施生态修复前,该村全年接待游客14万人次,实施生态修复后,虽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仍达31.5万人次,村民旅游收益同比生态修复前增收360万元,集体增收40万元。2021年国庆期间上岛游客4.16万余人,为2019年同期的2.1倍。村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该村贫困户4户9人全部实现了脱贫,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编辑:潘丽娜 审核:李欣松 陈世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