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及部委网站
-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网站
- 直属单位网站
- 其他相关网站
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和指导作用,促进全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日前,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通报表扬并推荐10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其中之一是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案例。
北海市具有碧海蓝天金不换的生态优势,长期粗放发展的临海工业、水产养殖等对冯家江入海口造成极大污染,严重威胁着邻近海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安全。对此,北海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的重要指示,主导实施了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并获纳入自然资源部支持实施的“蓝色海湾”项目。项目坚持源头治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原则,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采取PPP模式,吸纳社会资本,打造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修复后的冯家江,水波清澈,生态优美。
北海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地形平坦开阔,三面环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组成城市。北海海域生物资源丰富,拥有红树林、海草床及珊瑚礁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科学研究价值。为了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近年来北海市以“生态立市”为本,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实施了基于自然的陆海统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项目(以下简称“冯家江项目”)便是典型代表。
冯家江流域是贯穿北海市区的水体主动脉,是陆海统筹,联动治理的核心。冯家江项目实施范围主要包括冯家江干流及两侧滩涂,建设面积6688亩,其中陆域面积4500余亩,水域面积2100余亩,总投资约23亿元。项目通过水环境治理、生态护岸改造、水产池塘改造、红树林保育和恢复等措施,恢复冯家江入海通道,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可提高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以及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提升项目区域防灾减灾能力。
问题
由于城市建设,冯家江68.5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曾分布有2000亩虾塘、24个养殖场和363个雨污直排口,大量污水和养殖废水直排,使其流域“城市绿肺”功能不断退化,生态形势一度极为严峻。一是含有机氨氮等超标污染物不间断侵入,水质逐年恶化,长期处于劣Ⅴ类,造成银滩和邻近海域环境质量下降;二是红树林生态环境被破坏,面积逐年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三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受损、功能退化,城市内涝时有发生。
生态修复项目分布示意图
措施
(一)政府主导,多部门通力合作。
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四家领导班子副职为副组长,辖区政府、多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成立以住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具体项目推进工作组。通过定时召开项目协调周会,快速解决项目各种问题,紧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无障碍推进。
(二)源头治理,科学开展水环境治理。
一是控源截污,埋设截污管线,拦截收集污水;二是清淤整治,清除污染的淤泥,拆除硬质河坝,畅通水系;三是再生水利用,将优质再生水回输到上游,补充河道生态需水,提高两渠一库一江自净能力;四是深度净化,通过水库、河道和湿地坑塘系统的深度自然净化,进一步提升水质;五是开展驳岸改造、污染源清理、培育红树林净化水质等措施,巩固治水工程。
(三)NBS理念引领,分区分类系统修复。
基于淡水—咸淡水—咸水的完整湿地序列做好陆海统筹,对渠、库、江、滩、海等不同要素按空间格局与单元做到分区系统修复,实现综合治理。在项目领导小组的统筹下,从沿海到内陆,分别开展了沿海银滩修复,红树林保育与修复,冯家江中沿线咸淡水、淡水生态修复,明渠生态修复,鲤鱼地水库生态修复。在修复中,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的地理格局,增强海洋的自净和修复能力,改善修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功能。
(四)生态修复+,海绵城市联动建设。
项目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禀赋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开展海绵工程建设。一是在城市建设中逐步改造雨水管网及排涝泵站,增加雨水调蓄等功能,降低下游冯家江湿地的行洪压力,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二是通过“渗、蓄、滞、用、净、排”等工程措施与生物治理措施,如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调蓄净化塘等,综合提升城市的防洪排涝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构建良性水循环系统;三是保留江河湖等自然水域环境,连通水系,避免硬化,发挥城市自身蓄水功能。
(五)PPP模式护航,高效推进实施运营
项目采取“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模式,吸引资金雄厚、技术过硬的社会资本投入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给予了“蓝色海湾”专项资金支持,北海市政府及社会资本代表分别出资0.76亿和6.82亿成立北海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实现项目公司化运营。项目建成后15年运营期间,北海市政府将按照每年3.20亿元支付运营公司服务费。缓解财政压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建设与运营效率。
成效
(一)水质净化达标。
清退周边养殖污染区,彻底消除沿线363个直排口污染源。目前,冯家江流域已敷设27.7公里截污管线,构建19座污水设施,清除54万立方米的淤泥,清退周边养殖污染区近2000亩,每年消减主要污染物1366吨,减少污水排放1650万吨。长期处于劣Ⅴ类水质的冯家江已达到或优于准Ⅳ类地表水的标准。北海市银滩公园海水浴场水质优良率从2019年度的20%,大幅提升至2020年度的64.28%。
(二)生物多样性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沿岸鸟类累计监测到182种,比2017年之前增加了46种,且多次监测到世界极危鸟类勺嘴鹬及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翅鸢、褐翅鸦鹃等。沿岸滩涂得以休养生息后,沙虫等底栖生物种类不断增多,由2017年之前的66种增加至153种。入海口处发现中华鲎、绿海龟等海洋珍稀动物。流域分布的17种红树植物生长状况明显好转。
(三)防灾减灾能力提升。
一是海绵城市建设,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二是银滩的修复,增强了北海银滩生态护岸功能,提高了工程区沿岸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能力。三是红树林茂密高大的枝体可有效抵御风浪袭击,提高了红树林生态系统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保障了周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项目自启动以来,已带动周边区域价值的提升,经初步测算仅土地增值便达到200亿元以上。其中,2019年北海市第16期冯家江地块的出让,由12.8亿元起拍价竞拍至18亿元成交价。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提高旅游潜力,据估算旅游人数可增加约5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投资收入可增长约1千万元。
编辑:潘丽娜 审核:李欣松 陈世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