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专题 >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 典型案例

南宁市隆安县宝塔新区点灯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案例

南宁市隆安县宝塔新区点灯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案例

2022-01-11 09:02     来源:本网     作者:黄剑宾 欧东勤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摘要

隆安县点灯山矿区是矿产资源开采结束后,遗留下来的无主废弃矿山,边坡稳定性差,极易发生地质灾害。隆安县政府从2017年开始,依托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开展点灯山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对开采遗留下来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修复了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并融合场地周边的社区环境建成矿山公园,实现废弃矿山安全、生态修复、可持续利用,有效推动人与自然协调和共生发展。

一、引言

南宁市隆安县点灯山位于隆安县县城东北面约1.5公里,紧临自治区重点项目宝塔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规划的移民新村。该山原来是一座石灰岩石料矿山,开采结束后成为无主废弃矿山。隆安县按照“确保安全、突出生态、兼顾景观”的修复原则,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需要,对点灯山进行生态修复并建设成为矿山公园。

二、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停采后的点灯山矿成了一座千疮百孔的废弃无主矿山,山体形成采矿坑临空面、基岩裸露,受节理裂隙控制、风化、溶蚀、水的作用影响,危岩体稳定性较差,尤其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因素的作用下,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且裸露开挖面与周围环境极其不协调,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亟待治理与修复。

三、措施

(一)以需定向,明确修复治理思路。项目区周边为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安置移民19413户共76570人,当地居民迫切需要一处休闲游玩之所,但原有公园主要分布在沿江及中心城区,项目周边缺少广场用地。为此,按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宜建则建”的原则,经充分论证,结合后续开发利用方向,明确了项目开展危岩治理、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兼顾景观需要的修复思路。

修复前

修复后

(二)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查明的危岩体(带)采用“静态破碎清除危岩+主动网护坡方案+坡面绿化+被动防护网+坡脚绿化”的治理措施,完成危岩体(带)清除或加固工程,完成危岩体(带)治理总规模6309.37m3,危岩体(带)静态修复(包括临时防护及废方运输)21350m3,填土方32025m3,保障了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开展生态环境修复。采取土壤改良、种植多样植物种类等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充分利用山体凹凸不平的特点,因地制宜,设立拦土埂,利用自然山体凹陷处,必要时对山体进行处理后储土,进行多层次植被修复,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借助地形,局部开挖排水沟,利于暴雨泄洪与一般径流。遵循本土化、多样性原则,固氮植物与非固氮植物结合,速生植物与普通植物相结合原则,种植观赏、经济林草、花卉,采用山体挂网形式,种植攀岩植物,并在地面设置景观矮墙,分层种植草花、灌木及乔木,植被绿化面积4282㎡,修复形成园林景观面积43852㎡。

四、成效

(一)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消除了危岩体(带)、坡面失稳等安全隐患,有效避免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打消了广大市民对点灯山安全隐患的顾虑,助力实施生态移民。

修复前

修复后

(二)修复了生态环境。点灯山山体高约50m,地面回填高度约10m。通过采用山体挂网植被覆绿及美化措施,有效修复及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了植被覆盖率。

(三)改善了移民区生活环境。通过实施点灯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为宝塔新区规划安置的19413户76570名扶贫生态移民提供了活动场所,改善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


编辑:周复宏 审核:李欣松 陈世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