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专题 >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 典型案例

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案例

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案例

2022-01-01 09:40     来源:本网     作者:覃融 袁文馨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低等历史问题突出,与其工业强区的经济水平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严重不匹配。为此,柳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本地特色螺蛳粉产业,大力推进太阳村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以此支撑螺蛳粉小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并将产业收益全部反哺项目建设,村民以参股方式分享项目红利,为乡村振兴筹集了发展资金,形成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吸引并激活产业、产业反哺项目区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引言

柳州市是广西的工业强市,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螺蛳粉的发源地。太阳村镇位于柳州市柳南区西南部,物产丰富,拥有良好的山水景观、田林风光,是柳南区的工、农业重镇,也是柳州市饮用水源的二级保护区,保护好太阳村镇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太阳村镇土地利用粗放,沿江、沿路、沿田乱搭乱建和生活垃圾污染历史问题突出,公共配套空间严重不足,同时耕地碎片化、村庄建设用地布局无序化,制约了农业规模化、产业融合发展。为此,柳州市谋划实施了柳南区太阳村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项目实施面积5722.18公顷,预计投资7.2亿元,通过“退桉改竹”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土地整治和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探索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柳南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问题

项目区长期以来缺少统一规划,土地长期粗放利用,村庄建筑分布零散,公共配套空间严重不足;农业规模化生产程度低下,耕地利用效率不高,农业规模化与产业融合度较低;种植并形成大面积桉树纯林和短周期工业桉树林,以及过度整地、大坡度垦地种植、无节制使用除草剂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无序排放,农药瓶等垃圾随意丢弃,加上河流沿岸村民直接在河中大量清洗蔬菜,污泥及废弃物导致河道阻塞,河流污染,水质富营养化。

三、措施

(一)规划先行,统筹考虑综合整治布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结合区域内的农业产业布局,全域规划和优化柳南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域布局农用地整理、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村庄迁并、村容村貌提升和生态治理,形成了科学有序的多层次规划布局,通过系统的规划预判机制,有效保障了各项目的顺利落地。

(二)综合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项目,筑牢乡村振兴基础。项目一改以往单一的土地整治模式,主要采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退桉改竹”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1.农用地整治工程。开展农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耕地提质改造、低效园地整治、残次林整治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集中连片度,提升耕地质量。依托于良好的农田设施条件和利益联结机制,柳南区形成了96个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建立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

稻螺养殖示范基地与蔬菜种植基地

2.建设用地整理工程。组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复垦面积61.23公顷,开展项目安置区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已完成4个村的增减挂钩项目。同时,实行增减挂钩项目资金封闭运行,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土地出让收益扣除成本后全部返还项目区,用于增减挂安置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前后村容村貌对比

二是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清淤疏浚河道、污水生态化处理、河道生态修复与提升、优化农业灌溉系统、河岸绿化等工程,对全长6.4公里的太阳河和百乐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治理面积47公顷,实现了清洁水源、改善生态景观的目标;在百乐河流域内,建设垃圾收集站,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收集、污水处理厂尾水利用工程、补水工程、人工湿地工程、水源涵养林工程等,改善水质,实现百乐河水质从劣Ⅴ类改善为地表水Ⅲ类,每年削减CODCr排放量38.09吨,氨氮排放量5.32吨,总磷排放量0.45吨。

太阳河治理成效图

三是实施“退桉改竹”整治。柳南区人民政府结合螺蛳粉产业发展需求实施“退桉改竹”整治,打造“万亩竹海”公园,随着螺蛳粉产业对原材料需求日益旺盛,群众参与积极性日益提高,柳南区适时通过入户宣传、奖补、引进加工企业等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整治,竹子种植面积共达9758亩。通过“退桉改竹”,修复和优化了农村土壤环境,增强了土壤肥力和抗灾能力,在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保障了螺蛳粉产业所需优质原材料。

(三)产业融合,助推城乡统筹发展。本项目积极探索以螺蛳粉为核心的产业融合模式,结合螺蛳粉特色小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百乐竹海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稻—螺、蔬菜等螺蛳粉原料种养为第一产业,以螺蛳粉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及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物流配送为主的第三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以返租倒包、股份合作和订单带动三种利益联结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有工打、有钱赚,带动农民深度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目标,是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吸引并激活产业、产业反哺项目区发展的优秀案例。

(四)指标收益反哺,为项目保障资金提供坚实保障。本项目按照柳南区增减挂钩项目资金封闭运行的要求,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土地出让收益扣除成本后全部返还项目区,用于安置房屋建设、太阳河治理等工程,充足的资金保障了项目顺利建设:一是通过建设新农村,农民居住环境得到了质的改善,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设施建立健全,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二是通过项目区荒草坡地及裸露地、农村宅基地的整理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表土植被恢复、地表常绿,空气净化、环境美化,生态功能增加,抗土壤侵蚀能力增强,更有利于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三是通过有效配套灌排渠道,减少了灌排不畅带来的水土冲刷、土壤流失、土层侵蚀,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成效

(一)改善了生态环境。“万亩竹海”为螺蛳粉小镇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太阳河和百乐河流域进行治理,保护水源水质,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

(二)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整治工程,优化了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提高了农村土地价值,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建成高标准农田10.65万亩,集约建设用地面积共28.27公顷,净增耕地6.21公顷,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三)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布局。建成国内首个以柳州螺蛳粉为主题的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建成了各类原材料基地,并带动了酸笋、酸豆角、螺蛳、鸭脚等螺蛳粉原材料深加工发展。建设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了15个种养示范基地,共有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竹笋种植面积近10000亩,螺蛳养殖面积6800亩。初步形成了以稻—螺、蔬菜等螺蛳粉原料种养为第一产业,以螺蛳粉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及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物流配送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得到保障。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出让指标收益6.7亿元,反哺项目安置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建成5个农民集中安置区,共安置拆迁农户1180户4602人。柳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总产值达62.8亿元,带动脱贫2.4万人。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下建成的螺蛳粉原料种植基地带动周边1.5万村民就业。


编辑:周复宏 审核:李欣松 陈世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