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及部委网站
-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网站
- 直属单位网站
- 其他相关网站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山风吹着梯田泛起一道道绿波,在梯田中间的步道上,如织的游客接踵而至。他们冲什么而来?是龙脊梯田的独特美景,是2300多年的梯田农耕文明传承,更是当地老百姓对千年梯田的接力守护和生态坚守。
▲风景优美的龙脊梯田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据史料记载,龙胜所处的南岭山地是世界人工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在秦汉时期梯田耕作方式已经形成,堪称世界梯田原乡。“春如片片明镜,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山舞银蛇。”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阳庆国这样介绍龙脊梯田一年四季的美景。
▲龙脊梯田好风光。黄尚宁/摄
近年来,随着当地旅游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龙脊梯田的保护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对此,该县积极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推动党政同责和网格化监管压实落细。全县共设置县、乡镇、行政村各级田长233人、网格员980人,利用“广西田长巡”APP,对违法占用或损毁耕地等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调研组在龙脊梯田向群众宣传耕地保护国策。黄葛炎/摄
“今年我们还探索推行田长、林长、河湖长‘多长合一’新机制,打通了耕地巡护‘最后一公里’,实现了资源整合、‘一巡多查’和减负增效。”龙胜各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闫杏表示,推行田长制后,实现了巡田工作的常态化,实现了对每一块梯田的全方位监管监控,有效遏制了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对于部分因下雨产生塌方等自然损毁的梯田,该县自然资源局鼓励当地群众主动出工出力自行修复,同时通过项目倾斜支持、财政资金扶持等方式,统筹实施梯田土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推行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确保龙脊梯田一年四季风景常美、生态常在、环境常好。
75岁的龙脊村老支书、梯田维护传承人潘庭芳自小就跟随父母种梯田,对梯田有着特殊的深厚感情。他说,梯田过去是村民们的饭碗田,现在更是群众发家致富的基础条件。只有把梯田种好了、保护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老百姓才能吃上办民宿、开农家菜馆的“旅游饭”。
阳庆国认为,对龙脊梯田景区的村民来说,他们种田地就是“种”风景、种水稻就是“种”黄金。通过近几年的探索,龙脊梯田实现了“一田生五金”:梯田流转有租金收入、梯田维护有奖金、梯田务工有工资、旅游经营有经营收入、梯田入股旅游开发有分红,促进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成果转化。
▲龙脊梯田好风光。周燕芳/摄
对于如何保护好梯田,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认为梯田的整体生态就是美,建议早日成立梯田联盟,持续传承梯田农耕文明,千方百计增强梯田的整体生态功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编辑:周复宏 谢贵红 审核:李欣松 陈世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