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及部委网站
-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网站
- 直属单位网站
- 其他相关网站
今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设立全国生态日,是为了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来一场“指尖上的City walk”,通过走进一个个鲜活的生态修复成功案例,了解广西生态修复工作背后的精彩故事。
初秋时节,走在广西柳州市桂柳路西北段的银花山旁,四周鸟语花香,不时微风阵阵,让人忍不住要掏出手机、摆好姿势,与美景来一次惬意的打卡。
10多年前,这里可是一座废弃的采石场,山体破损、植被破坏、危岩裸露,坡面上时常还有滚石滑落,让人望而却步,成为柳州市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道“伤疤”。
痛定思痛。在广西自然资源厅指导下,柳州市政府采取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开发整理相结合的模式,由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作为实施主体,通过收储矿山治理开发的土地进行融资以解决废弃矿山治理经费。同时,开展适宜性评价,确定矿山生态修复方向,利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管平台开展项目全周期监管。
经过多年努力,现在的银花山已重披绿装、焕发新生,不仅山体的危险解除了,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桂柳路已跻身柳州市的城市主干道。这对由废弃矿山与城市开发组成的“甜蜜CP”,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让银花山周边的土地升值了约4.9亿元,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
▲柳州市桂柳路西北段银花山生态修复治理前后对比(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让青山绿水“点石成金”的地方,还有桂林市的桃花江。
桃花江发源于灵川县公平乡,流经桂林市临桂区和秀峰区后汇入漓江,因沿江春季盛开桃花而得名,是桂林“两江四湖”山水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桂林市经济、旅游的加速发展和自然灾害的蚕食, 桃花江的生态环境一度遭到严重的破坏,水质污染、植被稀疏、河床淤积等问题,不仅让桃花江的美名蒙羞,还给沿江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恢复桃花江的水质,桂林市政府在自然资源部门的技术支持下,用“近自然”的理念,打出了一套“治源头、清河道、修护堤”的桃花江生态修复“组合拳”。最终,桃花江生态修复项目共清理河道11.24千米、构建生态码头20座、补种桃花4528株、恢复动植物种群20多个,两岸植被覆盖面积达95%以上。
桃花江“山青、水绿、生态美”的桃源盛景,擦亮了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金字招牌,仅2023年桃花江景区就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亿元,给沿江4个村委、24个自然村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
▲桂林市临桂区临桂镇大宅村桃花江大宅村节点堰坝生态修复前后对比(桂林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桂林市桃花江“桃花春”景区生态码头修复前后对比(桂林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作为广西相对落后地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岭乡永仁村虽已脱贫,但因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使该村农业产业发展受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压力不小,群众收入增长缓慢。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找准问题关键后,永仁村决定结合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向生态要发展。在自然资源部门支持下,该村通过规划先行、市县共建、产业导入、转变观念四个步骤,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发展耕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兴建村内基础设施,修复村庄自然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开发“菜(菌)稻轮种”“智慧渔(羊)业”、山泉水开发、农产品初加工和生态农工旅游等项目,终于让穷山沟里开出了“致富花”。
现在的永仁村,实现了村民就地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化,曾经零零碎碎的耕地变成1158亩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2023年,农业产业实现产值近5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高达200万元,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
2012年以前,由于护坡年久失修、滨海植被生态环境恶劣、海岸侵蚀等问题,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海堤安全面临巨大威胁,滨海湿地环境质量堪忧。
为破难题,防城港市以生态理念为指导,通过修复潜坝后侧和堤前滩涂红树林、建设堤前潜坝和铰链护坡砖、投放堤脚人工渔礁、构建海陆过渡带植被群落等举措,形成了“红树林+海堤+滨海植被”的生态海堤模式,实现了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2023年9月,由广西海洋局推荐的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海堤生态化建设案例,入选全球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
西湾红沙环生态海堤保护修复模式,给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启了“智慧之门”,它不仅在广西16条海堤的生态化改造中应用推广,还走向全国,成为生态海堤修复治理的“广西样板”。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广西自然资源厅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制度规范,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成功路径。目前,已编制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基本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构建;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明确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重点领域、支持政策;印发3个废弃矿山修复技术指南,夯实项目过程管理、成效考核基础。
在工程实施方面,广西已完成左右江流域(百色、崇左、南宁)革命老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并全力统筹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和平陆运河土石方综合利用等工作。“十四五”期间,广西将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5899公顷,切实筑牢祖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