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及部委网站
-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网站
- 直属单位网站
- 其他相关网站
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建军
(2020年2月27日,摘要)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总结2019年工作,部署2020年工作。下面,我代表厅党组讲几点意见。
一、全系统务实进取,2019年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要素保障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好。统筹安排用地指标1.04万公顷,实现重点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出台超常规稳增长用地举措,实施“四大攻坚”,开展审批大会战,批准建设用地2.38万公顷,同比增长51%,创近10年新高。统筹调剂区、市、县三级耕地占补指标,有效保障了贵南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创新开展用地保障 “四个一”行动,主动上门服务重大项目140个,有关做法获自然资源部在全国推广。使用增减挂钩指标2866.67公顷,节约用地报批费用约50亿元。全区土地出让收入1346.99亿元,同比增长22%。全区出让矿业权成交总价28.54亿元,同比增长92.45%。
(二)履行“两统一”职责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国土三调工作务实推进,调查成果上报进度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20个重大专题研究形成了初步成果,构建了涵盖370多个专题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平台,国土空间“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初步绘就。兴边富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顺利完成。整县三期土地整治工程如期完成。漓江流域、左右江流域等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加快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布三批矿种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制定第一批铅、锌等6个矿种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基准率,推行“净矿”出让,提高矿产资源竞争性出让、市场化配置程度。
(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推进。北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累计入市200宗,面积693.33公顷,成交价款41.36亿元,入市规模位居全国试点地区前列。全区一般类型不动产登记 “1个工作日”办结,抵押登记即时办结。南宁市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构建智能服务新体系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深化用地用矿“三级联审”,用地报件一次性通过率上升至86%,重大项目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减至14个工作日,矿业权登记、压覆矿、地质灾害资质审批时限分别压缩46%、17%、27%。实施规划用地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整合、多验合一”改革,用地和规划许可审批时间缩短50%以上。全国首创海砂开采“两权”联合出让,向港供砂近50万吨。
(四)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水平持续提高。发布实施砂石、有色金属、非金属等3个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推动绿色矿山创建全面提速,建成绿色矿山69座。全区耕地保有面积438.59万公顷,连续2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大力推进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累计交易金额突破55亿元。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5.38万公顷。严格重大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论证,减少占用永久基本农田220多公顷。盘活存量土地2.58万公顷,任务完成率143.34%;近五年平均供地率达73.16%,创历史新高;闲置土地减至1161公顷,为历史新低;大幅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增存挂钩”任务。
(五)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关键性进展。将用地指标核销、“先用后报、边建边报”等政策扩大到脱贫攻坚“四大战役”项目;开展“增减挂钩规范管理年”活动,节余指标交易筹集资金98.71亿元,是前3年总和的8倍。发挥行业扶贫优势,助推巴马、环江两个帮扶县如期脱贫摘帽。完成2.5万多件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基本完成350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为乡村振兴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提供规划空间保障。实施“点状供地”政策,大幅降低企业用地经济和时间成本。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94个,受益人口约10万人;成功组织避让6起地质灾害,避免751人伤亡。实施找水打井惠民生,累计成井2934口,解决190多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发现富硒土壤6.52万平方公里。
(六)自然资源管理基础保障不断夯实。修订完成《广西测绘管理条例》。推动遥感和实景三维技术广泛应用。强化地理信息安全和地图监管,地图服务保障及时。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6651件、矿产违法案件529 件。开展全区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排查事故隐患137起,取缔无证勘查、开采点167个。按时办结311件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077(件)次,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系统(含林业、海洋)科技成果登记34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新增2个国家级创新应用平台。成功举办第10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
(七)党的建设展现新气象。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紧扣“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取得多项高“含金量”的制度成果。层层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力支持驻厅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执纪执法职责。狠抓“基层减负年”各项任务落实,大力整治“文山会海”,压减会议36.7%、文件34.7%;完成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厅本级督查任务399件。大力倡导“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理念,全系统2个集体、7名个人因担当作为获自治区通令嘉奖。
二、抓住重点,积极作为,扎实做好2020年工作
(一)推动资源要素向高质量发展高地集聚。抓紧组织实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用。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稀缺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向优势地区、强优企业集聚。争取新探明一批碳酸钙、沉积铝土矿等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资源储量。继续实施盘活存量土地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增存挂钩”倒逼机制,消化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不低于两个“15%”。完成“十三五”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目标。继续下达增减挂钩购买任务,用好流量资源。继续实施 “四个一”行动。建立用地台账清单,启用重大项目监管系统。实行用地问题督办制度,建立用地问题责任清单,加强督查督办,推动“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依据国家和自治区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水平衡分析和国土三调成果,充分体现广西区域地理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格局,加快编制完成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市、县级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考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地质灾害、地震、洪涝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设施的规划布局。稳妥有序推进有条件有需要的村庄规划编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划定,实行严格管控。出台规划编制指导文件,研究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加强规划编制队伍建设和行业规范化管理,指导各地探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信用体系。广泛征求各方专家、各行业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集智聚力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启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体系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
(三)全面提升资源保护利用监管水平。完成2019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工作。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提高重大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用地审查报批效率。严格审查补充耕地方案,从源头上引导建设项目少占或不占耕地。做好新增耕地核定工作,严把补充耕地质量关,加强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继续促进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切实解决占补平衡难题。扎实推进我区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修订工作,完善实施《土地管理法》相关配套政策。开展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和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急需政策研究。扎实做好信访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广西建设,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化自然资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严格卫片执法和日常监管,提高违法行为发现率和制止率,全力维护好自然资源管理秩序。
(四)加快山水林田湖海湿地一体修复。围绕“实现安全功能、实现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三大重点,组织编制全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加快开发生态修复项目监管系统。完成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北海和防城港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年度工程,持续推进桂林漓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以及巴马盘阳河等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整县三期土地整治项目,全面完成历年土地整治等历史遗留项目。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桂林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要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一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择优申报国家试点。
(五)扎实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做好各级三调成果统一标准时点更新,从严把好质量关。开展成果整理、分析、汇总、上报,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成果集成和分析应用。加强对三调成果的分析,确定现状的真实性、合理性。逐步理清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的职责边界。推动“国土调查”向“自然资源调查”升级,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构建“一张底版、一套数据、一个平台”。发好房地不动产权证、林权类不动产权证、农村宅基地不动产权证。办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这件大事、权属争议调处这件难事、农村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这件新事。
(六)切实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选择部分县(市)自主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逐步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摸清家底,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一张图”。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编制,建立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全过程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一本账”。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广西实际,能复制可推广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方法和考核体系。继续做好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处置,推进矿业权市场基准价实施评估以及出让收益基准率实施工作。做好自治区本级企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国有土地资产处置工作。继续推进自治区本级国有土地收储盘活工作。
(七)持续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展“增减挂钩提质增效年”活动,围绕“扩面、增量、提质、增效”的目标,帮助贫困县特别是深度极度贫困县筹措更多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根据地方需求加强精准服务指导,帮助各地挖掘资源优势,探索拓宽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启动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全力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对调查发现的隐患点健全完善群测群防和技术相统一的监测预警体系,对重点隐患点进行详细勘查,科学制定防治措施,加快应用普适性监测预警设备,不断强化预警功能。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政策,强化监管,支持设施农业发展。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等养殖业生产的各项用地支持政策举措。继续对脱贫攻坚“四大战役”项目实行用地指标核销等特殊支持政策。加快实施“点状供地”。全面完成耕地、园地面积较大的99个县(市、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八)不断深化改革蓄积发展新动能。加强对已经试点委托部分土地审批权限6个市的督促指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继续深化用地用矿“三级联审”改革,扎实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整合、多验合一”改革。持续落实“三个一定,一个全力”要求,研究出台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统筹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创新。年底实现应建矿山30%建成绿色矿山的目标。抓细抓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意见。指导实施房地产供地分类调控,适当增加住宅用地公告供应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保障项目落地。
(九)全面加强自然资源基础能力建设。编制广西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加强测绘和地理信息支撑能力建设。立足已有基础,统筹整合土地、地质、矿产、海洋、林业、测绘地理信息的资源,建设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三大应用体系,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全力支持加快“一所一基地三中心”建设。筹备办好第11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筹办中国—东盟国家蓝色经济论坛暨高新技术成果展。强化信息服务,完善紧急信息报送机制,切实发挥信息在服务决策、推动工作落实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三、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揽全局,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的“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精神,领会思想方法,做到融会贯通。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激励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担当实干,做到思想行动始终与初心使命融合统一。
(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要扎实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持续传导压力推动落实。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政治监督,修订完善巡察工作办法,持续深化政治巡察,推动管党治党向基层延伸。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大力支持驻厅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执纪执法职责,努力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形成合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化党建工作“三大机制”建设,推进党建工作落实。统筹抓好新闻宣传、舆情监测应对和自然资源文化建设等工作,构建“大自然宣传”新格局。打造“自然八桂党旗红”文化品牌,建成自然资源博物馆,建设自然资源教育馆,讲好自然资源新故事,传播自然资源好声音,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全面加强干部政治训练、思想训练、作风训练、业务训练,增强能力素质,打造一支苦干实干巧干的干部队伍。科学制定全区自然资源人才中长期规划。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梳理专业干部需求缺口,优先选拔、引进急需紧缺型人才和专业化人才。把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业学校建设成为系统紧缺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进一步发挥培训中心作用,加大在职干部职工培训力度。有序推动直属单位技术力量融合提升。继续在全系统大力弘扬“四为”理念,推动形成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