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及部委网站
-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网站
- 直属单位网站
- 其他相关网站
容县把耕地保护作为确保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今年累计撂荒地复耕11433.64亩,全县粮食总产同比增2.68%。12月5日,容县获“2021年度自治区耕地保护激励县”称号和耕地保护激励资金600万元。
始终坚守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容县人民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的通告》《关于严禁耕地撂荒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的通告》,重申国家有关农村建房“八不准”规定,对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拆除一起。严厉打击破坏耕地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严禁耕地撂荒。今年以来,出动1900人次开展38次打击“两违”联合执法行动,依法强制拆除违章建筑6.71万平方米,无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现象,实现耕地流入大于流出的突破。
坚决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全县15个镇均制定本级田长制具体实施方案,相应成立镇、村级田长制办公室,设立镇级田长、副田长64名。全县227个村(社区)级田长制办公室全部完成挂牌并落实村级田长329名、巡田网格员1575名,全面完成村级巡查区域网格划分。建立耕地保护动态巡田制度,运用田长制工作终端“田长巡”APP,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辅助耕地动态巡查,推动耕地网格和信息化监管,提高耕地保护管理水平。
通过组织代耕、土地流转、加强宣传等措施推进撂荒地复耕。全县2.3万多名共产党员,15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和230多名市县政协委员在乡村振兴活动中,积极投身撂荒地复耕工作,争当耕地保护模范。根据当地实际,坚持能种植水稻的田地优先种植水稻,对于干旱缺水的地块则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今年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面积800多亩,其中利用撂荒地复耕种植的超300亩。杨梅镇凤美村由于大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做生意而导致200多亩沙滩地常年撂荒。今年初,该县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和杨梅镇政府干部到该村鼓励和引导撂荒地农户通过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将撂荒地统一承租给容县美超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其建成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实行机械化作业和科学的肥水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早晚二造水稻均获丰收,成为该县水稻高产高效的标杆。
容县杨梅镇凤美村将昔日沙滩撂荒地复耕种上水稻
容县杨村镇马良村一处昔日撂荒地,而今变成高产田
编辑:谢贵红 审核:李欣松 陈世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